滬劇(6)
鑫玉君
光緒二十五年(即1899年),綽號三光麻子的趙小和,在公共租界開設(shè)昇平茶樓。他喜歡花鼓戲,請許阿芳等八人去登臺演出。由于地處租界,清政府奈何不得。誰知到了年底,因演出的對子戲《磨豆腐》得罪了當(dāng)?shù)亓髅?,是以男演員赤膊演出“有礙風(fēng)化”,被警察和包打聽包圍捉拿,勒令停演,驅(qū)離上海。許阿芳開辟市中心茶樓演出場所,對早期滬劇進入市區(qū)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胡蘭卿(1869年—1914年)
在1934年申曲歌劇研究會繪制的《先輩圖》中,胡蘭卿和許阿芳并尊為第一代藝人。他是南匯縣人,最早隨許阿芳來市區(qū)演出,曾在法商百代公司灌制過最早的本灘唱片《倒十郎》和《賣紅菱》,戲中扮演生角。他的學(xué)生施蘭亭和胡錫昌都是有成就的第二代本灘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