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是誰發(fā)明的 意大利人伏特利用生物電現象
聽風憶雪
生物電現象的發(fā)現者是一位來自意大利的專家,名字叫做伽伐尼,而真正利用電現象制作出電池的是同樣來自意大利的一位專家,名字叫做伏特。電量的單位就是以伏特的名字來命名的,由此可見,伏特所發(fā)明的電池讓人們受益很大。在伏特之前,人們僅僅只能從生物身上做實驗來產生電流,而伏特的發(fā)明使人類徹底掌握了產生電流的方法。
一、金屬產生電流
如果說伏特是電池最直接的發(fā)明者,那么伽伐尼便是電池產生背后的奠基者。伏特正是通過伽伐尼的生物電實驗得到靈感,由此通過其他方式來尋找產生電流的方法的。伽伐尼首次在解剖實驗中,于生物身上發(fā)現了生物電,伏特便想到了用其他物質與溶液結合產生電流。
伏特做了一個實驗,那就是找到兩片金屬片,并將其放置在特定的溶液當中,想看它們在什么樣的情境下會產生電流。而在更換無數次不同材質的金屬片做實驗后,伏特終于發(fā)現某種材質特殊的金屬片是可以與溶液作用產生化學反應的。把這相同屬性的金屬片置于同一溶液當中,便在兩片金屬片之間產生了電流反應。
二、電池被制作成功
伏特利用金屬片與溶液作用產生電流的理論展開了進一步的研究,他希望能夠利用這一理論制作出能夠儲存電流,并且能夠向其他工具提供電量的物質。伏特便繼續(xù)進行其之前開展的研究,直到制作成功了一種能夠產生電流的反應堆。
伏特又想到了其他方法將這種反應堆制作成一種使電流不外泄,同時需要與特定的線路接觸才會釋放電流的物質,這個物質就是人們所稱的電池。制作成功后,伏特又進一步將電池的體格一再縮小,以方便電池被安裝在不同大小的工具上使用。伏特最初制作的電池電容量是非常小的,然而,在電容量小的情況下,電池的體格并不算小。為了使電池能夠儲存更多電量,伏特又進行了許多次實驗,最終找到了能夠儲存更多電量的制作方法。以上就是電池的發(fā)明介紹啦,感興趣的朋友還可以了解下電的發(fā)明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