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誕
易真郎
地藏菩薩是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兜夭厥喗?jīng)》中稱其道場在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與浙江普陀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為地藏、觀音、文殊、普賢的道場。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中提到,地藏菩薩的前世,是過去無量劫前,一位婆羅門種姓的女子,“其母信邪,常輕三寶”,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婆羅門女知母生前不積善因,死后必墮惡趣,遂變賣家宅,供養(yǎng)佛寺。后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指點(diǎn),以念佛力來到地獄,見到鬼王無毒,得知因自己供養(yǎng)佛、寺并念佛之功德,使自己的母親以及其他地獄的罪人受到感化,順行正道,得以脫離地獄之苦,超拔升天,婆羅門女便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前立弘誓愿:“愿我盡未來劫,應(yīng)有罪苦眾生,廣設(shè)方便,使令解脫”。名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焙汀拔也蝗氲鬲z,誰入地獄?!倍际堑夭仄兴_曾經(jīng)說過的話。
按佛教說法,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釋迦寂滅后未來佛彌勒降生前這一段無佛世界里,擔(dān)當(dāng)起教化六道眾生的重任,其地位相當(dāng)于“代理佛”?!兜夭乇驹附?jīng)》又說,釋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為幽明怙主,使世人有親者,皆得極本薦親,共登極樂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愿:“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shè)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經(jīng)?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因此地藏又被稱為“大愿地藏”,以與觀音的“大悲”、文殊的“大智”、普賢的“大行”相呼應(yīng)。
唐代時,新羅王子金喬覺出家為僧,來到中國,修習(xí)佛法,見九華山峰巒秀美,寧靜離塵,于是在山中潛心修行。金喬覺去世后,葬于神光嶺的真身寶殿,俗稱“肉身塔”。金喬覺生前篤信地藏菩薩,傳說其容貌又酷似地藏瑞相,人們便認(rèn)定他是地藏菩薩轉(zhuǎn)世。據(jù)《宋高僧傳》、《重僧搜神記》等稱,金喬覺“趺坐函中,遂沒為地藏王”,過了三載,“開函視之,顏色如生,舁之,骨節(jié)俱動,若撼金鎖焉,隨(遂)名金地藏”。
在中國佛教寺院中,地藏菩薩形象與其它菩薩略有不同,一般菩薩現(xiàn)頭戴寶冠、身披天衣、瓔珞裝飾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薩則多現(xiàn)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他一手持錫杖,一手持蓮花,或是手持幡幢、寶珠等。據(jù)《地藏菩薩儀軌》、《地藏菩薩十輪經(jīng)》等記,由于地藏菩薩在無佛的“五濁惡世”(即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濟(jì)渡眾生,為了讓眾生能深信因果,歸依三寶,所以顯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薩像還常有以一頭形似獅子的狗為坐騎的,其名號曰:“諦聽”或“善聽”。曾資助過金喬覺的閔姓山主及其兒子,后來皆隨金喬覺出家,九華山成了地藏道場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薩的脅侍。
每年農(nóng)歷七月三十日,即傳說的地藏菩薩誕辰之日,各地前來九華山朝拜的信徒絡(luò)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