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的文化習俗(2)
廣敏桑
不當和尚不成人
老撾大部分的男人小時候都當過和尚,5歲左右被送進寺院,叫novice,跟和尚學習佛法、英語、法語和其他知識。
如果20歲的時候還不離開寺院,就直接升為monk,也就是正式的和尚。不過大部分的人到那時候都會還俗,用受過的教育來找一份工作。
對于一個老撾男人來說,進寺廟當novice就像上學,是一個受教育和成長的過程,如果沒當過和尚,簡直就是人生的最大憾事。
社交禮儀
老撾人非常溫和、善良,注意禮貌。認識的人,見面和分別時要打招呼,雙手放在胸前,行合十禮,也有行握手禮的,男的一般不主動同女的握手。而在某些苗、瑤民族見面時,則如同過去中國人一樣,行抱拳作揖禮。老撾人行雙手合十禮有兩種:一種是雙手手掌伸直,手指并攏,合十齊唇行禮。另一種是雙手合十還要鞠躬施禮,并向?qū)Ψ奖硎局乱?,這種行禮方式只是在對對方特別尊敬的情況下才使用。
對認識的人,見面和分手時都要打招呼,熟人可只問好而不施禮。一般情況下,年少者應(yīng)主動向年長者施禮問好,女子應(yīng)主動向男子施禮問好,主人應(yīng)主動向客人施禮問好(但男主人見女客人只問好而不主動施禮),后者均應(yīng)還禮。行握手禮時,同西方人的習慣一樣,男士要等女士主動伸出手才行此禮,并且在握手前最好先脫帽。
與老撾人打招呼時,如果知道對方姓名,可以只稱名而不稱姓。但為了表示尊敬,要根據(jù)不同對象,在其名前加上不同的表示尊敬的字,對社會地位較高的男子加“陶”,女性加“娘”,親王加“昭”等。對于不知姓名的人,稱老大爺為“耶泡”,稱老大娘為“耶麥”,稱大哥為“耶艾”,稱大姐為“耶娥”,稱弟弟、妹妹為“耶儂”。在生活中,老撾人自己也習慣單呼其名,而從不單呼其姓。
老撾人熱情好客,接待客人最常見的、也是最隆重的禮節(jié)便是“拴線”,老撾語稱“巴席”。無論是歡迎貴賓,祝福生育、新婚,還是祝遠行人一路平安,希望生病者早日康復,都可以舉行。拴線者多是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隆重的要請和尚來念祝詞。老人一邊念誦祝福之詞,一邊把用香水浸過的線拴在客人的兩只手腕上。拴線時,所有參加儀式的人都要面對老人雙手合十,席地跪坐,按年齡或職位的高低依次由主人給客人拴線,被拴線者在儀式過程中將一只手舉到眉梢作為答禮。儀式結(jié)束時,客人要雙手合十,并道一聲“薩圖”,意為“但愿如此”。為了表達謝意,客人也可以反過來為主人拴線,拴在手腕上的線,至少要戴3天,以示禮貌和尊重。
喝壇酒也是老撾人歡迎客人的傳統(tǒng)禮節(jié),到老族人家做客,客人都要喝壇酒,不能拒絕,否則主人便認為家庭將不吉利。喝壇酒時,酒放在壇或甕中,插入幾根竹管,大家圍坐四周,邊吸邊滲入清水邊交談,直到酒味淡薄,大家盡歡而散。
到老撾人家做客,應(yīng)備禮品,禮品要包裝美觀,常用禮品有花籃、工藝品、煙酒等,在或喜慶日子時,習慣送現(xiàn)金??腿诉M門應(yīng)走前門,進屋要脫鞋,一般都席地而坐,注意不能用腳替代手指向人或物,男的盤膝,女的并膝把腳側(cè)放一邊。當有人對坐談話時,不要從談話兩人間穿過,如無地方繞行,需從中間穿過,低頭穿過并說對不起。不要摸人(包括小孩)的頭,客人禁止進入主人內(nèi)房參觀。
到老撾洽談商務(wù),從事貿(mào)易活動的最佳時間是當年10月至第二年3月。老撾人約會如果遲到,也不要責怪他們不守時。如果你安排的會很重要,可以當面或者通過電話強調(diào)一下約會的重要性,并把約會時間適當放寬一些,但不要命令,以免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