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婚禮上的倒寶壺與說令子
凌熙
朔州地區(qū)過去有許多地方,新郎、新娘拜堂完畢入洞房還要舉行一個叫做倒寶壺的傳統(tǒng)儀式。這一儀式既有雅文化也有俗文化。所謂的雅,就是說一些繞口令,看新娘的口齒伶俐程度和智商的高低;所謂的俗,就是說一些葷令子。葷令子雖然令新娘覺得難堪,但婚禮三日無大小,更能增添幾分熱鬧,即使嬉戲得過分些,新娘也不能惱怒。
如若氣走了鬧洞房的人,將被視為是新娘的任性,人緣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會好過。不論雅俗,最終達(dá)到的目的是一樣的,因?yàn)樵谂f社會,特別是封建時代,青年男女沒有自由戀愛的機(jī)會,有的婚前甚至還未見過面,更無情感的溝通,第一次見面便要共墜愛河,顯然是陌生和難堪的。通過倒寶壺,可以增加雙方的了解,消除彼此的距離和陌生感,使之很快熟悉起來,融洽感情,為入洞房前增加一些了解,協(xié)調(diào)兩人之間的緊張氣氛。
倒寶壺一般由新郎的姐夫主持,長輩男性不介入,參加者有姐夫系列和小叔子系列及同學(xué)朋友等。
所謂的“寶壺”就是昔日的酒壺,銅或錫制成,肚大頸細(xì),呈三角形,壺口呈喇叭狀,一般容量四兩左右。壺內(nèi)裝小米,外用一尺見方的紅布將壺嘴蓋住,壺頸上扎幾條有色棉線,隔一段挽一結(jié),直至挽完。
在倒寶壺開始之前,主持儀式的姐夫要簡單地化妝一番,把臉抹黑,皮襖翻穿后騎上掃帚隱匿于院內(nèi)某個角落,新郎、新娘捧寶壺邊尋找邊呼喊:“哩哩壺,啦啦壺,請上姐夫倒寶壺;姐夫穿的爛皮褲,虱子咬得坐不住?!蔽磳さ綍r姐夫不吭聲,一旦被發(fā)現(xiàn),姐夫就問:“請上姐夫倒寶壺,給姐夫拿的啥禮物?”有調(diào)皮的新郎、新娘會這樣回答:“掃帚疙瘩爛沾布,請上姐夫倒寶壺?!苯惴虿粸樗鶆?。最后是這樣回答的:“喜糖喜煙小禮物,請上姐夫倒寶壺?!苯惴蚴斩Y后,再騎掃帚隨新郎、新娘回洞房,開始舉行此儀式。
新郎、新娘要面對面盤腿而坐,新郎雙手抱寶壺,新娘雙手拿著挽結(jié)的色線等待號令。倒寶壺分兩步進(jìn)行,第一步為說令子解疙瘩。由參加人寫好令子讓新郎、新娘說,說畢由姐夫裁判是否合格,若合格則可解一個疙瘩;續(xù)說續(xù)解,直至解完為止。如難以說準(zhǔn),發(fā)令者可得贈禮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