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寧都劉坑竹馬燈舞
美華氏
寧都劉坑竹馬燈舞,是一項非常獨特的,為祭祀活動而興起的舞蹈習俗,傳承在江西寧都劉坑村。整場活動,以其中的武功舞臺表演的“洗馬拆牌”為最核心的內(nèi)容。
“洗馬拆牌”,這是一項融武功與舞臺表演為一體的民間舞蹈習俗。從洗馬生活場景模擬,到武術(shù)動作表演,都富有舞蹈美感。動作剛勁有力,有著力和技的美。情態(tài)照應,傳神準確。動作變化、過度、排列、造型都有自然順暢之美。
劉坑竹馬燈舞,相傳于明末從蘇州傳入,是一項為祈禱國泰民安、保佑人們?nèi)f事如意而興起的舞蹈習俗,每年春節(jié)前后演出最為繁忙,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燈,用竹篾、彩布(多用染好的各色夏布)扎成馬頭、馬尾,裝置在人的腰部,像是騎馬,與北方人娛樂的“跑驢”相同,習俗各異。因為有“駿馬馳騁”的舞姿表演與“洗馬拆牌”的武術(shù)表演,還有“神馬進村、平安吉慶”的禳神含義,所以千百年來深受群眾的歡迎。
起燈時,隊伍先在當?shù)胤顬楦V鞯纳駨R上供拜神。儀式完畢,打銃人走在最前,接著喝彩師手端米糧,隨后各舉“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四牌燈的四名燈師,騎著黑紅黃白四匹馬的騎馬師,還有盾牌師、洗馬師、樂師,隊伍浩浩蕩蕩,開始走村串戶。
每到一家,隊伍步入房主大廳,先在廳內(nèi)轉(zhuǎn)一圈,即由喝彩師朗誦祝詞,俗稱“喝彩”?!笆侄顺斜P撒米糧,神馬進村大吉昌;田里五谷大豐登,生意興隆財源廣;百般手藝都興發(fā),舉子科考登金榜;聽我弟子口祝贊,人財兩旺福滿堂……”朗誦一段后,喝彩師向空中撒少許米谷,眾人齊聲喊“有”。
喝彩完畢,在鑼鼓聲中,馬童(俗稱“洗馬師”)翻筋斗上,用模擬的動作進行表演:手持馬鞭牽馬上,拴馬,喂馬,洗鈀,上馬鞍,馴馬。這一套表演,俗稱“洗馬”。
“走邊”的結(jié)束身段引來四馬燈奔騰起舞,進行各種組合表演。此即俗稱“搬馬燈”,接著為拳術(shù)、棍棒、雜藝表演。最后為全武行,俗稱“拆牌”。其中有單槍破盾、四槍破四盾、大刀破盾等。項目繁多,視各馬燈會掌握的套路各顯身手。
如此一番,一家的祈禱才結(jié)束,隊伍又開始走向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