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蕭峰蕭史“吹簫引鳳”的故事
慕凝楓
(一)
相傳,26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蕭史善吹簫,能以簫作鸞鳳之音。秦穆公女兒弄玉也好吹簫,穆公就將她嫁給蕭史,并建鳳臺給他們居住。蕭史遂教弄玉作鳳鳴。居十余年,吹簫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夫妻坐其上,不飲不食,不下數(shù)年。一天清晨,蕭史乘龍,弄玉乘鳳,升天而去。
“吹簫引鳳”的故事流傳久遠,從古至今,屢見于文字。西漢劉向的《列仙傳·蕭史》,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唐杜光庭輯《仙傳拾遺·蕭史》,宋李昉的《太平廣記》、余靖的《西山行程記》,明萬歷《江西大志》、明馮夢龍的《東周列國演義》,清薛大訓(xùn)的《古今列仙通記》、清道光年間九江蕭氏宗譜,明、清、民國及現(xiàn)代的《新建縣志》,清《西山志》等均有記載。且《樂府詩集》,李白、杜甫、張位等古人的詩詞中亦多有涉及。
傳說的發(fā)源地蕭峰,古為西山山脈第一高峰,古稱紫霄峰,又稱為洪州西山蕭峰。位于新建縣內(nèi)、安義縣與灣里區(qū)的交界處,海拔七百九十九米。即因蕭史在此吹簫引鳳而得名。峰上現(xiàn)有鳳臺仙府廢墟,即蕭壇。壇前有宋代滅蝗石臼;峰東麓有新庵里石刻,多為宋、元之作;峰頂有明代王宗沐的“振衣千仞”、“釣臺”石刻和“吹簫坪”等。古人樂于到此朝拜與游覽,更有附近民眾,每年春節(jié)至元宵期間扎制燈彩、抬仙人塑像,載歌載舞至鳳臺仙府朝拜奉祀。相關(guān)記載頗為豐富。,如:唐末左拾遺歐陽持的《游西山長歌》、宋進士余靖的《西山行程記》、明萬歷大學(xué)士張位的《登蕭仙嶺》和明末徐世溥的《登蕭仙嶺記》等,其盛況可見一斑。
蕭史弄玉的美麗動人愛情傳說歷久不衰。源于該傳說而衍生的成語“乘龍快婿”、“龍鳳呈祥”已成為中華傳統(tǒng)婚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此傳說影響的民風(fēng)民俗,不僅有傳說發(fā)生地新建縣,還流傳于南昌市灣里區(qū)、安義縣,乃至江西省境內(nèi),而且作為民族文化精華的一部分蔓延在全國各地和海外華人中。
(二)
吹簫引鳳是一個古老的民間神話故事,出自西漢著名文學(xué)家、經(jīng)學(xué)家劉向的《列仙傳》。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鳳樓,教弄玉吹簫,感鳳來集,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夫婦同仙去。
《東周列國志》記載:“弄玉吹蕭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
秦穆公有個女兒,叫弄玉,生得聰明伶俐,笙吹的尤其好,不經(jīng)樂師指教,自個就能吹出音調(diào),聲音像鳳鳴,好聽極了。
弄玉小時候常常哭鬧,那時,楚國剛好送來一塊青綠色的璞石,弄玉一見當(dāng)下不哭了。后來,在她周歲時,秦穆公叫玉匠把璞石鑿開,取出里面的綠玉,把它和別的金銀珠寶等放在一起讓她抓周。弄玉不喜歡別的,專抓綠玉玩,愛的不離手,秦穆公就給她起名叫弄玉。
弄玉長大后,公卿大臣子弟向她求婚的不少,但她一個也看不上,為這事秦穆公犯難了。弄玉公主喜歡什么樣的女婿,別人摸不著底,但是她自己心中卻是有個數(shù)的。原來之前,秦穆公將她喜歡的綠玉讓玉匠雕成了一只精巧的笙。她拿這笙吹出的曲子越發(fā)動聽,就像鳳凰在空中鳴叫,幾十里路外的人也能聽到。弄玉一個人吹的日子久了,就覺著沒意思。她想若能遇上個合歡合唱的后生,她就嫁給他。要不,就獨身過一輩子。
東周有個叫蕭史的太史令,從小死了父母,家里很窮。卻勤奮好學(xué),長大后,滿肚子才華。他為人也很正直,當(dāng)了太史令,從來不怕權(quán)貴。常常直書奸臣賊子惡跡,奸臣賊子惱恨他,就給他找事。后來他只得棄官出走,逃到虢縣蹯溪張家塬邊落了腳。他在這栽桑種麻,農(nóng)閑還編修國史,耕作讀書完了,蕭史就吹簫自尋樂趣,用音調(diào)來訴說他的志向。他的簫也是玉鑿的,叫“紫玉蕭”。這簫通身透明光潤,聲音透人心肺,百里以內(nèi)的人都能聽到。
弄玉公主,一時找不到想要的女婿,就成天蹙著眉頭,對啥也沒興趣。八月的一天夜里,她夢見有個仙人駕云來到京里和她一塊吹奏,那聲音合在一起好聽極了。弄玉高興得竟大笑起來。睜開眼才是個睡夢。她不由得傷心地哭了。就在這時,東南方向忽然傳來一陣動聽的簫聲。她一聽這簫音跟夢中仙人吹的一模一樣,就一下子有了精神。她急忙跑到院子。這時,天氣晴朗,月亮明得像鏡兒,雍城官聽不到一點點兒聲音,只有那簫音像講一個有志向人的經(jīng)歷。一會訴說,一會嬉鬧,像高山流水,又像珍珠落在玉盤里。弄玉越聽越迷醉,竟按捺不住,進屋取出玉簫,往著東南方,吹了一支《鳳凰求賢曲》。
蕭史在磻溪吹了一陣簫,正要回去休息,沒曾想,渭河北岸上傳來了悅耳的笙聲;他一聽,知道是雍城里的高手吹的,那笙音里喜中帶有幾份傷心,像是在找尋知音和好友。從那細綿綿的音調(diào)里,蕭史斷定這是個有志氣的女子。她既然尋知音,蕭史就再吹了一支《求鳳曲》,看她咋么回答。蕭史剛吹完,那面的笙聲又合過來了。意思是說,她聽了《求鳳曲》很滿意,想和他交個朋友。蕭史就又吹了一曲,就這樣吹來吹去,直到雞叫天明,兩人各自回屋躺下,卻都睡不著。
弄玉想:“我若能和吹簫的年輕人結(jié)為夫妻,這一輩子就心滿意足了。可是,不知他在啥地方,又是怎么個人?思念成疾,就病倒了。她把心事說給了宮女春梅,春梅又將實情告訴給秦穆公。秦穆公一聽,就忙派大臣孟明去查訪。
孟明帶人找了好幾天,后來從一個樵夫那里知道了下落就去拜訪。第一次去,蕭史不在家,第二次去,蕭史不明孟明來意,避開了。第三次方才見到。他一看蕭史,雖是道家打扮,卻一表人才,說話走路都象個仙人,心里十分喜歡。他把弄玉害病的情由一說,蕭史正想見一下吹笙的姑娘。兩人就離了張家塬,來到雍城。
秦穆公見蕭史長得俊樣,才學(xué)又好,心里很高興。又一聽他吹紫玉蕭的神妙聲響,越發(fā)喜愛了。蕭史第一曲奏完,清風(fēng)緩緩地吹來;第二曲奏完,彩色的云繞到了殿堂;第三曲奏起,只見一對白鶴在天空邊飛邊舞,一雙彩鳳落在庭前的梧桐樹上。這時百鳥都來鳴轉(zhuǎn)飛翔,把穆公也聽得手舞足蹈起來。奏完之后,他就把蕭史招為東床駙馬。八月十五給二人辦了婚禮,還封蕭史為中大夫,讓他住到了公主的鳳樓上。
蕭史和弄玉情投意合,他倆覺得皇宮大院,城高池深,與塵世隔絕,還不如山鄉(xiāng)避野靜謐。于是穆公就遂了他們的心愿,在蕭史住的張家塬邊,另修了一座鳳樓宮殿,讓他倆居住。這座鳳樓前面有個高臺,名叫鳳臺,后人叫做鳳女臺、鳳凰臺。蕭史和弄玉在宮樓成天吹奏和音,修真養(yǎng)性,漸漸地蕭史不食人間米粒,有時只飲幾杯水酒,精神卻比以前飽滿。弄玉也學(xué)到“辟谷”的方子。慢慢的也不吃飯菜了。從此,兩人逍遙自在,共享天倫快樂。笙蕭合奏,常常引來鳳凰落在宮樓的東邊,紅顏色的龍盤在鳳樓西邊。半年后的一個月夜,倆人修道成功,蕭史就乘上紅色的龍,弄玉坐上彩色的鳳,夫妻雙雙飛到了天宮去了。走時吹著笙蕭,那聲音在渭河岸邊縈響了好些天。后來為了紀(jì)念蕭史和弄玉,就在宮樓那里修了個鳳女祠。
意義
吹簫引鳳的傳說是北方版的愛情傳奇,蕭史弄玉以簫為媒,以音樂為共同追求,志同道合;他們情投意和合,至情至愛,感化天地,成仙上天;這是幸?;橐龅陌駱樱沂玖藧矍榛橐龅恼嬷B。吹簫引鳳的傳說與南方版的梁祝傳奇相比,愛情受到呵護,而不是摧殘;結(jié)局不同,一個喜劇,一個悲??;吹簫引鳳的傳說理想主義色彩濃厚,梁祝傳奇浪漫主義色彩濃厚??偟膩碚f,吹簫引鳳的傳說在思想上、藝術(shù)上是不可多得的民間藝術(shù)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