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帶的法主公信俗
山柳
法主公,全稱為都天蕩魔監(jiān)雷御史張圣法主真君,簡稱為法主圣君、都天圣君等,俗稱法主公,客家人稱圣君爺。道教正一道所祭祀的神祇,亦有人將他歸類于佛教化的道教閭山派。閩、粵相信,法主公有監(jiān)察神的神格,代表天帝監(jiān)察民眾,會在每月朔望到天庭稟報人間善惡,然后懲罰惡人,緝拿邪魔。該神信仰,流行于福建福州、泉州、漳州,廣東潮州、梅州等地。法主公信仰,在17世紀經(jīng)安溪閩南人傳入臺灣,以臺北最為盛行。高雄市美濃區(qū)則是客家族群信奉法主公的主要地域。
據(jù)考證,“法主公”意為法術(shù)高強的神明。法主公確有其人,一稱是張慈觀、蕭朗瑞、章朗慶等結(jié)義三兄弟共稱的“法主三公”,是以法力聞名的道教三大神。不過民間較普遍的說法,為單指張慈觀。
張慈觀,幼名自觀,別名沙。福建永泰縣道士(一說為閩清,1024年-1069年),相傳在世有神通,能除妖伏魔。清高宗乾隆年間所著的《德化縣志》載:“煉性于蕉溪山石鼓巖,見石牛山夜火晶熒,知有魈魅,因往其處。魅方于人家迎婦,輿徒甚盛。觀出掌,令人從指縫窺之,魅悉現(xiàn)形”。
張慈觀曾經(jīng)在結(jié)義弟兄輔助之下,躍入九龍?zhí)妒6吹奶端畠?nèi),以劍刺殺為患福建永春已久的毒蛇精,故許多廟宇的法主公塑像,是一手持劍,一手握蛇。張慈觀神通頗為出名,也因為去除蛇妖的功績,被視為降妖伏魔的大神,物化后被當?shù)厝朔顬楫數(shù)厣衩鳎驗閺埓扔^以神通、法術(shù)著稱,因此被尊為“法主公”。據(jù)說,明武宗亦曾敕賜張慈觀為“張圣法主真君”。
閭山派有說法認為護法神五營神將中的東營張將軍,即是“法主公”;中營的統(tǒng)帥則是哪吒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