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不能通婚的姓氏
詩云
在中國歷史上,由于朝代的更迭等歷史遺留原因,或者是各種文學藝術形式的傳播,造成了一些姓氏家族之間,約定俗成的形成了不準通婚的慣例。而這些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戰(zhàn)爭的因素或者是某兩個著名人物之間的宿怨造成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些不能通婚的姓氏:
水姓和火姓:
水姓的祖先共工氏,火姓的祖先祝融氏,兩位老祖曾打過仗,所謂“水火不容”,既然是不能相容,后世子孫當然不能通婚了。
姬姓和嬴姓:
姬姓人是建立了周朝,嬴姓人建立了秦國,秦本來是周的附屬國,竟然滅掉了周,這亡國之恨豈能忘懷,所以姬姓人不與嬴姓通婚。
李姓和朱姓:
關于李姓和朱姓是世仇有兩種說法,一是唐朝末年,軍閥朱溫篡唐建立后梁,大唐王朝壽終正寢,朱家滅了李家天下。二是,而到了明朝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帝被迫自縊在萬歲山使明朝滅亡,李家又滅了朱家天下。這兩層的國恨家仇,讓朱、李兩家的后人怎么能結婚呢。
呂姓與吳姓:
宋朝時期,出身貧寒的呂蒙正考中狀元,后來當上了宰相。呂蒙正與同朝一位吳姓官員素有嫌隙,他卸任宰相后,這位吳姓官員便在皇帝面前進讒,導致呂氏全族被迫遠走他鄉(xiāng),不得不改成“高、江、盧、紀”四姓逃亡。從此,呂姓后人就告誡子孫,世代不與吳姓通婚。
岳姓與秦姓:
因為當年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飛。從此,在“岳”姓的族譜上,就再也不許和“秦”姓的人通婚。盡管秦檜跪岳飛幾百年了,岳姓人也沒有原諒,從此岳姓人與秦姓人誓不兩立。乾隆時期,有位狀元曾在岳飛的墓地前留下感慨之句:“人從宋后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p>
潘姓與楊姓:
這個由來是宋朝的潘仁美和楊家將的故事,潘楊兩家一奸一忠,老潘家把老楊家害的很殘,兩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楊氏家族將“不準和潘姓通婚”寫到了族譜當中。其實他們都被歷史上這些故事害慘了,正史當中兩家根本沒有不和,而且潘仁美也并不是個無惡不作的壞人。
武姓和潘姓:
因為在《水滸傳》當中,潘金蓮和人私通殺害了武大郎,這本來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是卻對清河縣武、潘兩家造成了深久的影響。為此,施耐庵直系后人曾經專程趕赴清河,代自己的祖先向兩家后人致歉。但由于形成的歷史久遠,武姓和潘姓兩家人還是不通婚。
鄭姓和施姓:
清朝初年,鄭成功之子鄭經曾將手下大將施瑯家人全部殺害。后來,施瑯又帶領清軍攻入臺灣,也殺了鄭經很多家人。從此,鄭施兩家成為“世仇”,當然不能通婚了。此外孔姓和孟姓:因為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兩家都是地位尊崇的姓氏,所以也不能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