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花/市樹/市徽/代表動物(2)
玉鑫
包頭市市徽
包頭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了市人民政府《關于提請審定包頭市“市徽”的報告》,聽取了烏杰市長《關于對包頭市“市徽”的說明》,會議批準市人民政府《關于提請審定包頭市“市徽”的報告》。
“市徽”圖案說明
圖案中央是一個昂首嘶鳴,銳意奔騰的“鹿”的造型,兩條平行的直線和兩個內彎圓弧組成“工字鋼”圖案,而“鹿”和“工字鋼”與一個圓型“鋼環(huán)”緊密而勻稱地聯(lián)接在一起,構成一個較為完美、簡潔、明快、莊重的圖案。
“市徽”的寓意
我市地處名山大川,南臨黃河,北倚大青山,東接土默特名川,西臨烏拉特平川,在歷史上是個土地肥沃,水草豐盛的好地方,鹿和其它珍奇動物在這里生息、繁衍,流傳著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故而得名為“包頭”即鹿城。而“鹿”與“祿”同音,有吉祥福祿之征兆。圖案中的鹿昂首嘶鳴、銳意奔騰,氣度非凡、生氣勃勃、活潑可愛。以這樣吉祥之獸,一來能表示我市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希望我市將成為一座美好、富裕、昌盛,安樂的家園;二來其銳意奔騰之狀,顯示了我市兩個文明建設正起步并將要騰飛。
我市是全國重點鋼鐵基地之一,素有“草原鋼城”之美譽,這是我市各族人民的驕傲。用“工字鋼”突出地表現(xiàn)了“草原鋼城”的特征,“工字鋼”斷面明顯而穩(wěn)重,寓意著我市經(jīng)濟潛力的雄厚。
用一個完整無隙的“鋼環(huán)”將“鹿”與“工字鋼”緊緊環(huán)繞,不僅意味著我市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建設起來的“草原鋼城”方興未艾,也象征著各族人民群眾加強團結,合舟共濟加快我市兩個文明建設的決心。因此,該圖案,無論從感觀上端詳,還是去思維理解,都體現(xiàn)了我市地方特色。
包頭市代表動物——梅花鹿
梅花鹿是一種中型鹿,是鹿科的成員,分布于東亞。范圍從西伯利亞到韓國、中國東部和越南;在日本和臺灣等西太平洋島嶼也有分布。體長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體重100~150千克,雌鹿較小。雄鹿有角,一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線。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黃色,遍布鮮明的白色梅花斑點,故稱“梅花鹿”。臀斑白色。生活于森林邊緣或山地草原地區(qū)。季節(jié)不同,棲息地也有所改變。雄鹿平時獨居,發(fā)情交配時歸群。晨昏活動,以青草樹葉為食,好舔食鹽堿。每胎1仔,幼仔身上有白色斑點。主要分布于曾廣泛分布于中國的東北、華北、華南和西南地區(qū),現(xiàn)僅存于吉林、安徽、浙江、江西、四川、甘肅、臺灣和廣西的零星山林中。國外的俄羅斯東部、朝鮮、日本和越南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