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茂林人建房造屋習俗
永偉醬
皖南涇縣茂林一帶,過去在建房造屋豎柱架梁工程中,有許多講究,很有文化底蘊。
無論祠堂廟宇還是官邸民居,一色土木結(jié)構(gòu),花磚黛瓦。先豎立屋架再蓋瓦砌墻,然后裝樓板舖地板,安板壁隔房間,鑲夔門豎屏風,清院落整地坪。全部完工一鼓作氣也得一兩個月甚至半來年。其開支用度要花掉主人家?guī)啄晔畮啄晟踔列“胼呑拥姆e蓄,難怪人們說起來就是“屋老虎”。
奠基。先是請陰陽先生選地址、定朝向、揀日子、定時辰。再請石(磚)匠師傅放基線、下墻腳(墻基)、定磉窠(柱礎)。主人家平基(平整宅基地)。這叫“基礎工程”。大戶人家還砌上青石墻裙,上有精美浮雕,此為“石雕”。
出料。請專事建房的“屋木匠”師傅“下青山”(上山斫料)、出料(加工)。測、算、鋸、錛、刨、鑿、鏤、雕,十八般手藝拿將出來;梁、檁、柱、拱、枋、額、椽、楔,八大類構(gòu)件一應俱備。上用墨斗筆一一標注??季康淖匀辉诙饭拌暑~刻上山水花鳥、人物故事,鏤空浮雕,工藝精湛。此為“木雕”。
豎柱。吉日那天,師徒們起大早按固定結(jié)構(gòu)將梁、柱、枋等構(gòu)件兜(銜接固定)好,形成一列(系列)。根據(jù)規(guī)模大小,有三間四列、五間六列、七間八列等。待到全部兜好,就等“攙列”,又稱“攙立”。就是“豎柱”。全靠磚、木師傅組織指揮,早早請來的鄉(xiāng)親們齊心協(xié)力,輔以“力臂子”(一種大型滑輪起吊工具)助力,一列一列地豎將起來。其時柱腳一定要落在磉窠上。同時豎一列撐一列,用長木臨時固定好,就等“架梁”了。一時間,整個場面人聲鼎沸:指揮的、喊號的、吶喊助陣的、觀看說笑的,工匠們緊張有序,主人家揚眉吐氣,鄉(xiāng)親們歡聲笑語。鞭炮震耳,鑼鼓喧天,嗩吶勁吹。小山村沸騰了。
架梁。吉時已到。其它的梁先架好,固定。留下中間兩列的脊梁(中梁)待正點良辰起架,這就是整個建筑工程最隆重的環(huán)節(jié):架中梁。先是由木匠和磚匠兩位師傅分別手執(zhí)斧頭和“發(fā)榔槌”(一種特制的專門用于架中梁的木槌,柄榫處纏彩色布條:紅布條的木匠用,綠布條的磚匠用。紅漆黑字:一書“安居樂業(yè)”,一書“榮華富貴”)坐到兩頭相應位置,木匠師傅為乾,居右首,磚匠師傅為坤,居左首。接著由眾人將中梁起吊到榫卯處虛架好,中梁中間披紅綠兩塊布,榫頭處纏紅綠布條,照例與木、磚師傅對應:紅右綠左。主人家早早準備下一只“祭梁”用的白公雞和“喜糖”若干斤交由師傅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