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方兄說法的由來
椏豪醬
簡介
古代的銅錢是一種輔幣,一千個為一貫。鑄造時為了方便細加工。在鑄造時為了方便細加工,常將銅錢穿在一根棒上,為了在加工銅錢時銅錢不亂轉(zhuǎn),所以將銅錢當中開成方孔。后來人們就稱錢為“孔方兄”。
從秦統(tǒng)一全國幣制到清末改行機制銅幣,圓形方孔銅錢在我國使用時間以長達兩千多年。方孔圓錢的前身是戰(zhàn)國時期的圜錢??追叫?,古錢幣的別稱,又稱“孔方”、“家兄”,古人把一百來個半成品銅錢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銼外沿,圓棍穿錢,修銼時來回轉(zhuǎn)動,方棍穿錢,就避免了這些麻煩,于是銅錢中間有了方孔。錢為何稱“兄”?錢字由“金、戈、戈”組成,“戈”“哥”音同,于是“稱兄道弟”。
說法一
惠帝元康(291~299)年間,綱紀大壞,世風日下。惠帝昏聵無知,朝綱旁落,政出多門,依法賄賂成風,很多人都貪得無厭?!爸窳制哔t”中的王戎,積累的錢無法計算,經(jīng)常手持算具,晝夜計算,仍覺不夠。他的弟弟王衍之妻郭氏,也是聚斂無厭的人,曾用錢來環(huán)繞床沿。駙馬王濟用銅錢做院墻,圍成跑馬射箭場,當時的人稱之為“金埒”。太子少傅和嶠,以“錢癖”著稱?!拔╁X是求”成為當時的社會風氣。 針對這種社會現(xiàn)狀,魯褒作《錢神論》以譏諷世風?!跺X神論》說:“錢之為物,無德而尊,無勢而熱,排金門而入紫闥,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是故忿爭非錢不勝,幽滯非錢不拔,怨仇非錢不解,令聞非錢不發(fā)……凡今之人,惟錢而已!”還說錢“為世神寶,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錢無耳,可使鬼”?!跺X神論》尖銳地諷刺了錢能通神使鬼,主宰一切的作用。這篇文章一出,立即引起了憤世嫉俗的人們的共鳴,被廣泛傳誦?!翱追叫帧币辉~,也成為了“錢”的同義語。
說法二
宋朝大詩人黃庭堅因得罪了朝廷被降職,他的親友們便漸漸與他疏遠起來,他很傷心,遂寫了一首詩,詩中有這樣兩句: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詩意是我被降職后,只有筆墨相隨(“管城子”是筆的別稱),只有筆墨無庸俗相,不像有些人都不愿和我來往了;而錢,更與我絕交了。由于此詩的廣泛流傳,“孔方兄”就這樣成了“錢”的代名詞。
演變
戰(zhàn)國時期的圜錢是方孔圓錢,即“孔方兄”的前身。圜錢是戰(zhàn)國四大鑄幣之一,流通于除楚國以外的廣大地區(qū)。但相對其他鑄幣而言,其出現(xiàn)的時間既晚,流通總量也不大,而且最初也不是“孔方”,而是“孔圓”,方孔錢的出現(xiàn)要晚一些。按錢幣學術(shù)語講,錢幣上的孔叫做“穿”,也稱作“好”,而穿周圍的錢體稱為“肉”,有的錢體內(nèi)緣或外緣有一圈凸起的邊棱,稱為“郭”。戰(zhàn)國圜錢的基本特征是圓形,圓穿或方穿,圓穿多狹,無郭者多見。大體而言,魏、趙、兩周所鑄為圓穿,燕、齊為方穿,秦則方圓皆有。
秦朝時,人們對鑄幣權(quán)的認識比戰(zhàn)國時期進步了,知道不能讓什么人都開爐鑄錢;但國家又沒有把全部鑄幣權(quán)都收歸中央,因此授權(quán)一些大貴族鑄幣,并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所以,這實際上是一種從自由鑄幣到國家壟斷的過渡形態(tài)。
至漢初,在準民私鑄、郡國鑄錢與國家壟斷之間幾經(jīng)反復,最后才由漢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敝链?,鑄幣權(quán)才完全收歸中央,并延續(xù)至今。鑄幣權(quán)的演變,經(jīng)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即從自由鼓鑄到貴族控制最后再到國家壟斷,這符合事物發(fā)展從低級到高級、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漸進性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