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大紅袍茶樹的傳說
海燕氏
武夷山風(fēng)景區(qū)位于武夷山脈的中部、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內(nèi),方圓60平方公里,盤曲山中的長約9公里的九曲溪和夾崖森列的36峰,構(gòu)成一幅碧水舟山的天然美景。1999年12月1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名錄。
武夷巖茶非常有名,宋代詩人范仲淹就寫詩贊道:“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水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钡皆鷷r,這里已經(jīng)設(shè)有御茶園,專門督造貢茶。
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的狀元,它生長在武夷山北部的九龍窠中,僅剩三株,極為名貴。九龍窠是一條清泉滲流的峽谷,大紅袍生長的地方海拔600多米,溪澗飛流,云霧繚繞,這里的土壤是由酸性巖石風(fēng)化而成,所以很適合茶樹生長。
傳說大紅袍是仙鶴從蓬萊島叼出來的種子遺落在武夷山上的這處懸崖上長成的。
另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明朝有一秀才趕考,途經(jīng)武夷天心永樂禪寺,忽然重病,考期已近,病尚未愈,心焦如焚。寺中方丈以九龍窠崖上之茶葉為藥給秀才服用后,病即痊愈。后秀才高中狀元,衣錦返鄉(xiāng)。為報(bào)救命之恩,把欽賜的紅袍披于茶樹之上,于是紅袍將茶樹染紅了,因此得名。
該處山壁有“大紅袍”三個朱紅大字。大紅袍枝葉密集,葉梢向上斜著伸展開去,葉子是寬橢圓形的,尖端向下垂,邊緣則往里翻卷,葉子顏色深綠有光澤,若是新芽則帶紫紅色。每年早春茶樹發(fā)芽的時候,從遠(yuǎn)處望去,整棵樹艷紅似火,仿佛披著紅色的袍子。
大紅袍的樹齡已逾千年,現(xiàn)在九龍窠絕壁上僅剩四株,巖縫中滲出的泉水滋養(yǎng)著它們,因而不用施肥它們也生長茂盛。
每年的5月13日至15日,當(dāng)?shù)貢袑H思芷鹪铺萆洗蠹t袍采茶,產(chǎn)量極少,只有幾兩,被視為稀世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