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

<sup id="mtwjv"></sup>
<legend id="mtwjv"></legend>

    大鼓書

    韶華

    大鼓書

    第一次聽大鼓書是小時候在鄉(xiāng)下姥姥家,舅舅們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早早吃完晚飯關燈睡覺。有一次,迷迷糊糊中聽見舅舅家的大表哥對著我耳朵說,趕快起來,村子里來了說大鼓書的了!

    剛入秋的夜晚,涼爽的風吹拂著村頭池塘邊尚未枯萎的樹枝,大槐樹下點著兩盞煤油燈,只見那說鼓書的人搖頭晃腦邊說邊敲著鼓。

    說書人是個盲人,據(jù)說也不是一點都看不見,但說書時緊閉雙眼,臉上表情十分豐富。他似乎知道人還沒到齊,所以沒有馬上進入正式表演,而是先敲一通鼓,再哼幾句,等待人群的聚集。

    “東家小叔子好,西家大伯子兇。禿兒哭又號,叼到奶頭不放松。急著往外跑,撒尿澆到腳后跟……忽聞胡琴響,小鼓聲咚咚。鼓書現(xiàn)開始,開頭說一通?!遍_場的順口溜基本上都是隨嘴亂編的東西。約莫人來得差不多了,說書人一手敲鼓、一手夾板,開始正式表演,大多是民間喜聞樂見的歷史演義、武俠公案之類。

    大鼓書其實是民間俗稱,它的學名應該叫安徽大鼓。關于其淵源并沒有準確的考證。有一種說法是始于清代中葉,淮北大水,泗縣災民以打鼓說唱故事逃荒至南方乞食。起初是“見風采柳”,即觸景生情編成故事,后來為了迎合聽眾,開始說唱歷史故事。

    歷史上,大鼓書藝人隊伍十分龐大,并分成門派。其發(fā)源地在淮河以北,為其首先流傳之地,稱為“淮北大鼓”;由淮北流行至皖東各縣,因與地方俗曲、語言結合又稱“皖東大鼓”;由淮北流行至皖西各地,因在演唱風格上有所發(fā)展,人稱“皖西大鼓”。

    我曾請教六安當?shù)匚氖穼<遥瑩?jù)說“皖西大鼓”是清朝道光年間在六安、霍邱、壽縣等地盛行,門派組織嚴謹。而皖西鼓書藝人,又分南、北路,南路是六安、霍山、舒城等地藝人,北路是霍邱、壽縣等地藝人,南路說唱以“花口”為主。結合六安民間小調,民歌運用,又以六安方言說白;北路說唱帶有淮北地方語言色彩。

    大鼓書從淮北流行至皖中一帶,大多遍布合肥附近各地和巢湖地區(qū)各縣。但它首行之地,是蚌埠、懷遠、五河、固鎮(zhèn)等地,因這些地方與淮北、皖東接壤,其書藝也就互相影響較深。據(jù)說合肥最早的大鼓書是設攤演唱,后來一度在南邊城墻根下游藝場相對固定下來,但時間不久,游藝場經(jīng)營不善關了門,又只有走街串巷了。當時的大鼓書藝人基本上來自于周邊東鄉(xiāng)、西鄉(xiāng)和壽縣等地,也有少量蕪湖、舒城等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