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堯山圣母廟會
波峻郎
蒲城縣北約25公里有一座風(fēng)景秀麗的堯山。山上有廟宇90多間,以圣母正殿為主,周圍有馬王廟、牛王廟、文昌廟、藥王廟、白馬將軍廟、送子娘娘廟、關(guān)帝廟、九天三圣廟等。據(jù)說唐宋時就開始每年在清明節(jié)舉辦盛大的堯山廟會祭祀。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縣令王佑奏請將堯山廟勝跡載入祀典。從此,堯山廟香火更盛,祭祀隆重,同時,還有了十一社的祭禮迎神、送神活動。
相傳堯王創(chuàng)世界的時候,天下發(fā)了大水,只有此山浮在水面,堯視察民情時,就停在上面,故稱浮山。還傳說,帝堯體察民情,忽遇大雨,曾在此山避雨,故名堯山。民間又傳說,堯有兩個女兒,大的叫娥皇,小的叫女英,開始二人相處很好,后來住不到一起了。大女喜吃韭菜,小女喜吃山蒜,小女手快,抓住山蒜往堯山一撇說:“這是我的地方”。后來,女英一人居此,堯山遍地山蒜。人們稱女英為堯山圣母,并為她修祠,永世紀念。
每年清明,民間組織“堯山廟會十一社”輪流娛神,主持社事。十一社分別為:延興社、池陽社、陶池社、山楊社、泰睦村社、上王社、罕井社、廟臺社、南坡社、橋西社、東覺社。正月十五日,各社長聚集堯山商議當年社事。
清明前兩天廟會就開始了。主持廟會的社家在人們到來之前就搭好戲臺,等人一到先演3出安神大戲。戲目不固定,但內(nèi)容須以福祿為主。3出安神戲演完后,其余社家和私人爭相繼續(xù)請戲班演出。這時,戲的內(nèi)容比較隨便。有時同唱幾臺戲,鑼鼓喧天,十分熱鬧。晚上,除繼續(xù)唱戲外,還施放各種煙花、桿花火,一時間,夜空交織成萬紫千紅、千姿百態(tài)的壯麗圖景。商賈遍布山野,有賣小吃的、賣雜貨的、賣藥的、算命的,還有自遠處來賣藝的,無所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