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服飾的信仰和禁忌(2)
穎然郎
重視壽衣
壽衣,是為死者穿用的特殊服飾,其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并不大,但在人們的心理上,這種服飾的作用不能忽視。人們認為,萬物有靈,人死后還會有亡靈存在。因此,壽衣的置備以及其他隨葬衣飾都是為了滿足這種特殊的消費需要而產生的。由此還派生出許多民俗事象。如天津普遍流行“十月一,送寒衣”習俗,就是在農歷十月一日,要用彩色電光紙裁剪裱糊成一些襖、褲、袍等衣飾形狀,然后于傍晚時分在十字路口燒掉,嘴里還要叨念著亡靈的名字,表示給死去的親人送去了御寒的服裝。這種做法在20世紀50—60年代時曾被政府制止過,但在20世紀70年代后又有流傳,至今盛行。
民間在服飾信仰上的一些習慣,有的屬于迷信,有的是俗信。
禁忌
無論男女老幼的衣服,下擺都忌毛邊,因為人們普遍認為,毛邊的衣飾是喪服的形式,不吉利。
衣服破了或扣子掉了,忌穿在身上縫補,說是“身上連,萬人嫌”。衣服上的扣子一般忌用雙數,有“四六不懂”或“四六不成材”的說法。
男人的帽子忌用綠色,民間把老婆與別人有染的男人,稱作是戴綠帽子。
服裝忌金黃色或銀白色。衣料的圖案忌仙鶴或壽字等等,因這些都是壽衣的顏色和圖案。所有的這些有關服飾方面的禁忌,都只是一種消極的防范手段。
時至今日,人們頭腦中的這種意識已逐漸的淡化,服飾的禁忌已不甚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