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特產:如皋盆景
繁華卷
“左顧右盼兩彎半,云頭雨足美人腰。”如皋盆景好似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憑借其成熟的工藝、嚴謹?shù)恼路?、?guī)范的程式、獨特的造型手法,在中國盆景藝苑中占有一席之地,成為全國盆景七大流派之一。
如皋盆景起源于宋,至今,水繪園內仍保留了宋代著名教育家胡安定的一盆“蛟龍穿云”古柏盆景。宋代詞人王觀稱贊如皋盆景“奇容異色,盜天地之功”,及至明清,如皋造園之風更盛,全國知名的如皋水繪園就建于明朝萬歷年間。
清乾隆庚午年《如皋縣志》記載:“明天啟間,令李衷純,相四境之宜,授民以藝,植卉木之方?!毖又燎迥┟駠觊g,私家園林在如皋境內星羅棋布,有卞家花園、仇家花園、朱家花園等,一批制作盆景的能人高手也隨之脫穎而出,其中花家、朱家都是世代相傳,綿延至今。
如皋盆景以“滿、殘、清、奇、古、 怪”見長,主干造型成“S”狀,左邊三片,右邊三片,背面三片,互生有致;頂片蟠扎成半圓形,謂之云頭,根頸懸爪,其姿態(tài)特征左倚右傾,頂部端正,枝干古雅,體形挺秀,是謂“云頭雨足美人腰”,一盆上乘的如皋盆景需無數(shù)個大小“S”組成,枝片參差適宜、錯落有致,大有疏可走馬、密不容針的境界。
如皋盆景坯料要求高,常見的有松、柏、榆、梅、櫸、樸及黃楊、六月雪等,主要為棕法蟠扎,有上、下、揚、擠、掏、吊、連、平、靠、套十字棕法。創(chuàng)作一盆傳統(tǒng)的“S”兩彎半盆景,少則三年五年,多則十年八載,有的甚至要窮畢生精力才能獲得,抱著浮躁的心態(tài)是斷難蟠扎出成百上千個“S”彎來的。所以說,蟠扎盆景也是修身養(yǎng)性的過程。為獲一盆精品,有人不惜耗費半生精力,甚至一個家族陳陳相因,代代相傳。
2008年,如皋盆景造型技藝被列入南通市第一批非遺項目目錄,第二年又成為省級非遺,2014年12月,如皋盆景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這也是南通市第十個國家級非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