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飾藝術(shù)中的氏族象征符號
清墨悲秋
苗族服飾藝術(shù)以其獨特的風(fēng)格和精湛的藝術(shù)技巧受到世人的青睞。刺繡的龍、花、鳥、蝶、獅、狗、麒麟等紋樣,造型別致、古樸,色彩艷麗、夸張,流露出一種神秘意識。它一方面向人們展示出苗族刺繡藝術(shù)美的形式,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為一種苗族氏族部落的象征符號。
1、以龍為氏族象征符號
紅苗,主要分布于湘西和黔東南一帶,以龍為其氏族象征符號。服飾紋樣以及床單、被面、門簾、帳檐等日常用品上面的刺繡紋樣大都以龍為主體。色彩裝飾以紅色為主,輔以白、黃等色相間搭配。苗族東部方言區(qū)的苗族古詩有云:“大地上啊,開始出現(xiàn)了龍身人首的鳥基,出現(xiàn)了人首龍身的代基,后來才造保造啊,后來才生悶造冷……幾個代雄苗人繁衍了十二個宗支,幾個代雄生息了一百四十八姓?!边@首古詩說明苗民是龍變的,在變的過程中,曾經(jīng)歷過人首龍身的過渡階段,龍是人的祖先。
龍在苗族服飾刺繡紋樣中比比皆是。在貴州臺江、施洞的苗繡中,至今還有人首龍身的圖案紋樣。苗族對龍的崇拜極為普遍,各地苗鄉(xiāng)都很盛行,如黔東南苗族地區(qū)的“招龍”,湘西地區(qū)的“接龍”,云南屏邊、硯山、麻粟坡等縣境的“祭龍”,廣西融水縣境的“安龍”等。苗族同胞崇拜龍,一方面是為了祈求龍的保佑,期盼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家道興隆,普澤萬民;更深一層的含意則是把龍作為本民族始祖的象征。
2、以蝶為氏族象征的符號
白苗,主要分布在黔東南部分地區(qū),以蝶為其氏族象征符號。把蝴蝶視為自己的祖先,服飾刺繡紋樣以蝶為主題,底色以白為主。紋樣配以朱紅、淺紅,間以灰、黑、藍等色,或以深色為底,紋樣以淺色、白色為主,間配以灰、黃等色。從《苗族古歌》中的《妹榜妹留》和《十二個蛋》兩歌里,可看到黔東南地區(qū)的部分苗族把蝴蝶看成始祖。歌詞敘述:蝴蝶從楓木心孕育出來,長大后同水泡“游方”生下十二個蛋,由蛋中孵化出龍、虎、水牛、蛇、蜈蚣、雷公等動物和人類始祖——姜央。由于“蝴蝶媽媽”是苗族的始祖,當然也就成了苗族的保護神,她能引導(dǎo)后人避兇化吉,為他們驅(qū)災(zāi)去病,帶來幸福和安康。
蝴蝶的造型、斑紋、色彩本身就十分美麗,苗族姑娘把蝴蝶的形象刺繡在衣服、圍裙、童帽上。一方面美化了她們的生活,另一方面則表示對祖先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