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繡 羌族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3)
小背叛
羌繡的風格和種類
羌族人民的挑花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神農(nóng)之世,男耕而食,婦織而衣,男女開始分工勞作。”古羌人擅用自制工藝品裝飾、美化自己的生活。羌族婦女善于運針走線、擰線織錦,刺繡佳作甚多。明清時期,羌族的挑花刺繡業(yè)十分興盛,羌族婦女從小訓練有素,常針挑線繡,制作出獨具風彩與特色的圍腰與云云鞋、尖尖鞋、朝鞋等。經(jīng)歷漫長歲月的洗禮,羌繡已經(jīng)成了一個內(nèi)涵豐富、針法獨到的民間工藝品體系。
羌繡分為挑花、繡花、納花、盤花、刺繡等。挑花和刺繡是羌族傳統(tǒng)的民間工藝美術,是勞動人民藝術的結晶,是民族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刺繡,早在明清時代就已經(jīng)在羌族地區(qū)極為盛行,后來逐漸被挑花所取代。挑花制品,由粗布、錦線綴成,多為黑底白紋,色彩對比強烈,醒目而調(diào)和,質(zhì)樸而敦厚,有濃烈的裝飾圖案美。挑花刺繡是羌家姑娘的拿手絕活,她們十歲左右就開始受到嚴格訓練,常在耕種之余和農(nóng)閑之時,從事紡線、織麻布、織氈子和挑花、刺繡,正所謂“一學剪,二學裁,三學挑花繡布鞋”。
羌族婦女一生挑繡的高潮是在出嫁前夕,她們一定要盡其所能繡出幾件最漂亮的嫁衣、最好的云云鞋和最好的鞋墊,否則會被男方輕視。她們既不打樣,也不劃線、繪圖,僅以五色絲線或錦線,全憑嫻熟的技巧,信手挑繡成具有民族風格、絢麗多彩的各種幾何圖案、自然紋樣或花卉麟毛,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究其圖案種類與題材,大多是反映羌族生活或自然景物,或植物中的花葉、瓜景,動物中的鹿、獅、馬、羊、飛禽、蟲、魚以及風情人物等。所挑繡之景物,皆秀麗精致,多含吉祥如意以及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和美好憧憬,如“團花似錦”、“魚水和諧”、“蛾蛾戲花”、“云云花”、“瓜瓞綿綿”、“麒麟呈祥”、“群獅圖”、“二龍戲珠”、“五龍歸位”、“三羊開泰”、“乾坤歡慶”、“鹿鶴回春”等圖案,色彩艷麗醒目,形象活現(xiàn)逼真,可謂風格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