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昌樂馬駒嶺的傳說
蘭蘭桑
鄌郚鎮(zhèn)(táng wú ),位于昌樂縣東南部,西與臨朐縣接壤。
鄌郚四面環(huán)嶺,其中最有名的是馬駒嶺。馬駒嶺綿延數(shù)十里,翹首東南端,地勢緩蕩,物產豐饒,是鄌郚人情依家園的象征,而多少年來一直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更為這座嶺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古郚以東曰嶺馬駒”,傳說中的馬駒嶺以通天拔地之勢直入云端,是方圓百里內少有的大山。終日云霧繚繞,密林飛瀑,勝似人間仙境。也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傳說在山里頭住進了一個鶴發(fā)童顏的老婆婆,成天照看著一匹馬駒拉碾。簸上去的是五谷雜糧,碾出來的卻是金銀珠寶?!吧街袩o歲月,寒盡不知年”老婆婆照看著金馬駒終日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先前,東莊有一個撿糞的劉老漢,心眼非常好,人也勤快。每天總是起早貪黑,忙活不停。有一天,劉老漢起了個大早去東嶺撿糞。當他爬到半山腰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從一個山洞里發(fā)出格外耀眼的光芒。劉老漢就很好奇地走了進去……。沒想到,山洞里金碧輝煌,滿地都是數(shù)不清的金銀財寶,還有一匹渾身上下都閃著金光的馬駒在拉碾……。劉老漢為人厚道,是個本分人,根本不為洞里的金銀珠寶所動,只是看見地上有一堆馬糞,就趕忙去拾了滿滿一大筐,便高高興興地回了家?;氐郊液缶沟钩隽艘豢鸢谆ɑǖ你y子。
天亮后,莊里傳聞了這件奇事,大家就纏著劉老漢去找那個洞口。結果找遍了整個山山嶺嶺,卻再也找不到那個洞口。從此,金馬駒的傳說便不徑而走。
后來,莊上來了一個老道,說是循著寶氣從遙遠的南方找過來的,老道繞著馬駒嶺轉悠了好幾天,也沒想出什么好法子才能進入山里頭。直到后來老道竟才發(fā)現(xiàn)有一顆西瓜長熟了才能打開這座山。于是,他就付給看瓜老漢訂金,并一再囑咐等他回來后再摘,一定給他留住,然后就云游去了……。
……轉眼,到了秋天,眼看著快要霜凍了,老道士還是沒有來。一等沒來,二等沒來,看瓜老漢也實在等的不耐煩了。更怕西瓜被霜打壞了,也沒法向人家交待,便早早地把瓜摘下來放在棚里。過了幾天,老道就急匆匆地趕來了?!瓫]辦法,老道只好抱著還沒有“熟透”的西瓜上了山……。
……不一會,只聽“轟“的一聲巨響,山被那個西瓜砸去了一半,塵土飛揚中,那騰空而起的巨石,零零星星地散落在馬駒嶺的周圍,也就是現(xiàn)在的雨落山、高山、金山、柳山……。大山裂開后,但見一道金光閃過。那個老婆婆抱著一只大公雞騎著金馬駒騰云而去。慌亂中,大公雞掉在了南溝里,也就是現(xiàn)在的公雞溝,聽人們說,到了每天清晨,只有上坡干活的勤快人,才能聽到從公雞溝那邊傳來的報曉的啼鳴。很多人都說自己聽到過……。
自從大山裂開后,從山里頭放射出萬道金光,老道趕緊往里跑。可是,沒等老道進去,裂開的口子又慢慢地合攏成一條溝,也就是現(xiàn)在蜿蜒在嶺北端的銀子溝。
銀子溝是一道幽谷深壑,傳聞嶺東的小爐匠趕鄌郚大集路過銀子溝時,感到口渴,就下溝找水喝,聽到溝底下傳來很清脆的流水聲,過去一看,竟然從一個小洞里往外淌白花花的銀子。小爐匠拾了滿滿一車銀子。為了日后來取,就生火熬了一鍋銀子汁把洞口封了起來。沒想到,轉眼之間,洞口消失了。便聽到石壁里有人說話,“掌柜的,咱的銀子剛才囤破了個窟窿,幸虧嶺東的小爐匠給補起來了”“奧!那太謝謝他了,淌出去的銀子算是給他的報酬,”。從此小爐匠過上了很富有的生活,聽說有去銀子溝耕地的犁出過銀子,還有去銀子溝放牛的、砍柴的也拾到過。
后來有的人補充說:那個倒霉的老道什么也沒有得到,只好悻悻地走了。走著,走著,竟一下子從半山腰滾了下去,結果,摔斷了腿,只好爬著回到了南方,人們都說那是老道作孽得的報應。
…………
聽來老人們講,當時金馬駒是朝著東海的方向跑去了,后來被東海龍王用金韁繩拴在了海底。金馬駒非常懷念鄌郚這個地方,就成天不住地磨韁繩,盼望著能夠早一天,磨斷韁繩重新回到馬駒嶺,據(jù)說,已經(jīng)磨得很細了。
直到現(xiàn)在,馬駒嶺頂?shù)木奘线€留著三個金霍霍的馬蹄印,那是金馬駒離開時留下的。大家都稱這塊石頭叫“望海石”。因為,當人們站在”望海石”上看日出的時候,雖相距大海有百里之遙,卻能看到東海里翻涌的霞光和點點帆船,有時候,尤其在下雨的時候,還能隱隱地聽見金馬駒那一脈鄉(xiāng)思的嘶鳴呢!
到了馬駒嶺,不能不到一線天。
一線天在馬駒嶺最北端,位于趙家?guī)X村北的一華里處。原來想像“一線天”是“生”在山上或嶺上,可到眼前一看,方知馬駒嶺的“一線天”則“長”在地下的一條狹谷中。這條狹谷,從馬駒嶺東北端,斜斜分離出去,到趙家?guī)X村北,溝壑突然下落,深數(shù)百丈,經(jīng)千百年水流的沖刷穿石而形成。它的南端溝崖處,有個泉眼,都拳頭大小,從巖石縫隙中潺潺滲出,形成三股小水流,在陽光下如涂了蠟一般閃亮。三股水流又聚成盆大的一汪小泉,亮閃閃的,像個圓月亮,和太陽對望著。
泉下有一泓碧水,面闊約40余平方米,翡翠般的水面靜如處子,水中長著墨綠色的水草,幽幽的,一團團的,被陽光一照,似蠕蠕地動,像海里的軟體動物。清澈見底的潭水,終年水流潺潺,形成一個小瀑布流入數(shù)丈深的一線天南洞口。從洞口向里望去,深幽幽的,兩岸峭壁雄壯的夾著一條下闊上狹的縫隙。這條縫隙直向北延伸,深不可測。
谷底最寬處約二十米,除部分被農民開荒種上了玉米、高梁外,兩岸芳草萋萋,中間流水清亮亮的閃著銀光,潔凈的沙礫一塵不染。兩壁多為麻巖、變質巖和花崗巖組成,那磨盤大小的花崗巖,都圓溜溜地夾雜在麻巖和變質巖中間,看上去它們決非同一年代形成的,卻又“老中青”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很是奇特。有些石層全然立栽著,經(jīng)水沖刷,變得高高低低,坑坑洼洼,形成一道道梁坎,如一條條干皺的魚脊。溝底還有大小不等的許多老樹墩頭,上面生著層層的黑木耳,不計年代。
順著蜿蜒的谷底往前越走越窄,兩邊石壁慢慢擠攏而來,抬頭所見的藍天也越來越狹小,光線也越來越暗,抬頭仰視,浩渺的天穹成一條線,只剩下一扁擔寬的白光,里暗外明的對比和兩壁對人的壓抑令人眩暈。又往里行約數(shù)十米,眼前豁然開朗,一個碩大的巖洞閃現(xiàn)在面前。底闊約六米見方,壁高九米,上口窄處不足一米,像和尚念經(jīng)敲打的“木魚”。洞內能容納二三十人,四周陡壁峭然,洞壁懸崖上冥頑之石粼粼,隙縫間布滿苔蘚,還長著一些原始的蕨類植物,棵棵秀姿靈潤。頭頂不時有水滴如玉珠墜落,砸地有金屬碎裂之韻。洞內泉水垂流溝底,淙淙有聲,氤氳陣陣,濕潤清新,真有身處“水簾洞”之感。清冽的泉水伏流入洞后形成明潔的小溪,呈渦流狀,沿洞穴拐彎抹角,如練般地蜿蜒而下,兩旁生長著一些奇異罕見而不知名的植物,都因沒有侵蝕和污染,而水靈靈地顯示著生命的旺盛。
洞內正中央有一方奇石,形若圓桌,不知來自何方,許是從巖石頂部掉落在此處的?真是恰到好處,坐在石上看天,卻見天在視野中變成了半圓形。仰望洞外天上的樹木,竟渺看蒿草。特別令人叫絕的是洞內石壁左上方,有塊長方形花崗巖,酷似一張床鑲嵌在上面,當?shù)厝朔Q“石床”。床下排列著15個穴窩,組成一架陡直的“石梯”。
順著絕澗峭壁,七回八轉,走出 “一線天”,站在南崖頭上,回望那洞口,太像女性那最隱私的部位了。這天造地設的“一線天”,難道隱喻著什么神秘的機關?還是大自然真為人類造就的生命之源?西邊一崖坡,清朝時曾有一座送子廟,香火很盛。傳說一線天乃女媧之陰,若婚后無子,喝一杯一線天的水即可生育得子,至今還有很遠的人來這里討一杯圣水,乞求上蒼保佑送個聰穎可愛的孩子??梢韵胂?,女媧在煉石補天之后,又殫精竭慮地捏著小泥人兒。她累了,便倚著馬駒嶺這片山崗睡了,睡得很香。那是一個洪荒太古的年代,天剛剛補好,人,還沒有呢,是她創(chuàng)造了人類,她是一位博大寬宏的母親。她露宿蒼天之下,飲露餐風,裸著身子睡了,在這光天化日之下,露出了玉體,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把一線天有意的安排在“地下”,不讓世人注目,也可見造物主之用心良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