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呂家河民歌
大荒落
呂家河民歌是一種流傳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鎮(zhèn)呂家河村的漢族民歌。該村位于武當山風景區(qū),由于地形閉塞而留存了大量的原生態(tài)的漢族民歌曲目和民歌歌手,是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北省民歌村、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呂家河的漢族民歌按內容可分三類:陰歌、陽歌和長篇敘事詩。呂家河民歌的曲調十分優(yōu)美,既有江南小調的纏綿,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既有中原曲調的圓潤,又有西北民歌的高亢。據2003年調查,呂家河人口不足450戶,有民歌手185人,其中4人能連續(xù)唱歌千首以上。
呂家河民歌的曲調十分優(yōu)美,既有江南小調的纏綿,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既 有中原曲調的圓潤,又有西北民歌的高亢。從呂家河21世紀初已整理的民歌中,可以看出其內容豐富、曲調優(yōu)美、演唱形式活潑多樣。比如“陽歌”,主要是以男女的情愛為主,有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都詼諧風趣,婚嫁時要唱“迎親歌”、“陪嫁歌”、“哭嫁歌”;過年時唱“鬧年歌”;住新房要唱“暖房歌”;喝酒時要唱“勸酒歌”。例如《洞房歌》中所唱:“妹妹相中哥一人,雷劈地裂不變心。盼就盼哥吱一聲,妹妹就是你的人。高山流水用心聽,哥是妹妹的知音。待到月亮東山起,笙龠合奏到天明?!? 呂家河的陽歌與人們的生活習俗緊密相連,歌聲伴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村民們將歌聲當做交往的第二語言,只要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歌聲中都能找到,就如同陽光一樣是村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呂家河的民歌按內容可分三類:陰歌、陽歌和長篇敘事詩。
陰歌是在葬禮上唱 的,數(shù)量極大,幾乎占呂家河民歌總數(shù)的70%。在向死者拜祭后,歌手邊唱一句“歌頭”邊向喪家走一步,360句“歌頭”唱完,正好進入喪家。接下來是第二部分“勸善歌”,先唱子女應當孝敬父母,再唱家庭要和睦相處、朋友要真誠相待,以及勞動致富、勤儉持家等做人道理。例如講述母親養(yǎng)育嬰兒的辛苦:“娘睡濕、兒睡干,左邊尿濕睡右邊,右邊尿濕睡左邊,若還兩邊都尿濕,娘叫兒子睡胸前……”第三部分叫“翻田埂”,歌手們開始對歌、斗歌,雙方用歌聲比知識、比智慧、比人品。你能從開天辟地一朝一代往下唱,他就從明元宋唐一朝一代往上唱。唱到半夜,大家都興致高昂,毫無倦意。天亮了,要抬死者上山掩埋,歌手們在山上唱起“還陽歌”,送走死者,迎來陽光燦爛的新一天。
除陰歌外,皆稱陽歌。如喜慶歌、燈歌、勸酒歌、祝壽歌、勞動歌、兒歌、謎語歌、牧童戰(zhàn)歌等。陽歌與人們日常風俗緊密相連,歌師可根據不同場面、不同風俗,唱不同的歌。如挖地、鋤草就唱勞動歌,過年就唱喜慶歌,過生日就唱祝壽歌,蓋房就唱上梁歌。
呂家河還流傳著不少長篇敘事詩,如《龍三姐拜壽》、《杜吉蓮哭監(jiān)》、《梁山伯與祝英臺》、《打蠻船》、《秦雪梅吊孝》等。這些歌可唱陽歌,也可作陰歌唱,只是曲調應用不同而已。初步統(tǒng)計,呂家河流傳長篇民間敘事詩15部以上。
無事不歌
無事不歌是呂家河人的天生本領,歌聲仿佛是他們相互交流的“第二語言”。只要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幾乎都能在他們的歌詞中找到?!皯?zhàn)歌”是牧童們專有的民歌,在放牧時,牧童們各占一個山頭,先扯響鞭,告訴對方他在這里。對方回應呼鞭后,便打號子向對方挑戰(zhàn),對方也打號子響應。于是對唱戰(zhàn)便開始了。
新中國成立后,小孩們都上學了,牧童戰(zhàn)歌被人們慢慢遺忘了半個世紀,只有一些老人才會唱。在“歌會”上,一個小學生唱了一首自已編的《十想吃》,以稚嫩的嗓音“詠嘆”他夢想的好東西,令人叫絕:“一想吃橘柑,橘柑滿口酸,想吃六月咸鴨蛋,豬油炒干飯;二想胡椒茶,想吃炒芝麻,想吃六月甜西瓜,糯米打糍粑……”
呂家河村民風淳樸。誰勞動不積極,誰不孝順老人,誰虐待兒媳婦,鑼鼓和歌聲就會提醒他。當?shù)厝藶楝嵤鲁臣芰耍话阒灰环降搅硪环介T前唱一下表示和好的歌,雙方就會和好如初。
女歌手徐秀仙給記者講述了她用民歌幫助丈夫“浪子回頭”的故事。她丈夫原來愛賭博,后來她向老歌手學了一些講做人道理的歌,在家里吃飯時唱,睡覺時唱,終于讓丈夫悔悟。
當?shù)厝藦奈窗l(fā)生過超生現(xiàn)象,其中也有民歌的功勞,青年們?yōu)橛媱澤龥]少編新歌:“人口多,資源貧,國家辦事為國情;湖北省,人口密,人均耕地九分一;各位鄉(xiāng)親聽仔細,計劃生育要牢記……”
葷歌是當?shù)厝讼蛲鶒矍樯钭罾寺?、最真誠、最大膽的表達?!独夏肛i鬧五更》,將母豬與公豬擬人化,談情說愛,將豬的生活習性寫得真切生動,在葷歌中十分少見。
還有一個《小姑娘鬧五更》,從詞意看,小姑娘嫁了一個成年人的丈夫,新婚之夜的生活,當然別有情趣。五個更次,小姑娘將自己比喻成了5件東西。一更里,小姑娘將自己比喻成芨芨菜,任郎來剜;二更里,小姑娘將自己比喻成毛臘菜,任郎來揉……民間文學中,葷歌葷故事有兩種解釋法,一是“葷破素猜”,二是“素破葷猜”。那么,《小姑娘鬧五更》便是“素破葷猜”的一種形式,看起來并不葷,但一聯(lián)想,便回味無窮。
對歌游戲
呂家河的民歌中最能體現(xiàn)歌手智慧的是對歌游戲。這類歌曲被研究界視為民歌精品。“招駙馬”要求歌手用古人古事將自己和對方相比,唱來唱去,自己總能娶到對方女兒,占了便宜。例如甲唱自己是玉皇大帝,多么神圣威武,乙就唱自己是董永,娶了玉帝女兒七仙女,成了對方的女婿。
另一形式“裝葫蘆”要求甲巧妙地為乙設一圈套,乙破解后,再設難題將甲困住,雙方兵來將擋,樂此不疲。例如甲將乙比喻成野兔,追得他無路可逃,乙就唱野兔跑到甲祖墳上做窩,讓甲來拜祭;甲唱把乙裝進鐵夜壺,乙就唱“你是鐵,我是炭,把你裝進八卦爐中煉,化成水,化成漿,夜壺成了一鍋湯”。唱詞中,歌手善于運用各種歷史傳說,引經據典,為自己解圍。
這樣的對歌是一種在熟悉傳統(tǒng)民間文藝基礎上的即興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歌手豐富的生活經驗與藝術智慧,以競賽的方式充分激活了歌手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使演唱生動有趣,使聽眾獲得娛樂,從而吸引了廣大村民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