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陽上梁習俗
冰薇子
建國前,信陽農(nóng)民家庭多居住土墻草頂?shù)姆课?,稍好的砌成磚墻草頂房屋。富裕人家多系磚石為墻,八柱落腳,房蓋瓦,房內(nèi)鋪磚,門坎用石條或硬木鋪成。深山區(qū)葉巖石頗多,農(nóng)房多用天然石片砌成墻壁,堅固耐用。沿淮漁家多為船居,一家人按輩份長幼、未婚已婚而分前、中、后艙居住。建房是一大事,講究頗多。
首先請陰陽先生選擇地基,審查山川形勢,講究方位、向背、排列結(jié)構(gòu)等。房前有山,稱有靠山;房前屋后水向里流,意為生財。山嶺煙霞騰繞,植被蔥綠,流泉甘冽,土膩石潤的地方,“生氣行于地”,利于建宅。取坐北向南最好,但限于地形,通常只考慮山形向背,不建正北正南房屋。一般地方坐西北向東南的農(nóng)房約占一半,坐東北向西南的約占35%。水鄉(xiāng)農(nóng)民多居住在水圍中,四周環(huán)以塘、溝,設(shè)路壩供出入。城鎮(zhèn)房屋取決于街道走向,非臨街房屋盡可能取坐北朝南方向。建房用料崇尚杉、松、椿、柳、泡桐等,忌用桑、槐(因與喪、壞諧音)和楝樹(因其為苦楝)。嚴禁前屋高于后房、右房高于左房,即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只許青龍高萬丈,不許白虎抬頭望”。自家的門、窗不能正對著他人家的屋梁頭、過梁頭和山墻尖。因為民間視門窗為人的口眼,而“尖”即“箭”,對口、眼不利。窗楣低于門楣,堂屋門不與院門直對。講究前后墻要一樣長,3間屋兩頭的暗間要一樣大,屋兩頭山墻要一樣長等。
上梁是建房最隆重的場面。上梁時,請樹的主人喝酒或贈送禮物酬謝。送梁多是至親好友所為,將梁披上紅布,名曰梁衣,由兩名童男抬著,伴以嗩吶鑼鼓,吹吹打打送到。上梁前一天夜里,燃香燒紙祭梁,俗稱暖梁。上梁之日,主人擺宴請工匠,親友送禮品相賀,大梁、中柱、斜梁上貼對聯(lián),寫上“豎柱喜逢黃道日,上梁巧遇紫微星”、“畫棟朝飛南浦云,朱簾幕卷西山雨”之類。有的在梁中央畫一太極陰陽圖。上梁過程中,由會說彩頭、唱贊歌的木工或泥工騎在梁頭,邊唱邊拋撒花生、糍粑、糖、煙、果等,梁下的人們哄搶喝彩,熱鬧非常。近年來,固始一帶還流行在上梁時“燎鍋底”“呼墻根”等習俗,剛打好地基,親朋好友就來祝賀,當然少不了帶有贊助性質(zhì)。
光山縣做梁習俗,一般都用紅椿樹,但不是由主家自備,而是由家庭主婦的娘家負責(這一歷史習俗,流傳至今),而且在上梁的頭一天就要送來。送梁這天,梁木披紅搭彩,送梁粑還有賀幛,一路吹奏鳴炮,煙酒、果品等禮物隨后。進村前,主家鞭炮鼓樂出村迎接。夜晚暖梁(迷信的做法,燒香供奉),有的主家請班子唱戲,有的請藝人說書,有的請嗩吶吹奏。次日上午7至9時前后上梁,上梁時,鞭炮鼓樂齊鳴,由黑白匠的掌線師傅喊彩頭,一邊喊,一邊撒梁粑,鄰人圍觀看熱鬧,小孩爭著搶梁粑。
新縣有“偷梁”習俗。梁大多是偷砍別人的活立木,名曰“偷梁”?!巴盗骸敝L始于何時,無從查考,但偷砍他人樹木做梁,被視為天經(jīng)地義,無可非議之事。偷梁一般在深夜寂靜時,由身強力壯的數(shù)人進行,以不被樹主發(fā)現(xiàn)為最佳,如被發(fā)覺,只要好言好語道謝,不會發(fā)生麻煩,但要面接樹主去吃喜酒。偷砍梁木時,切忌從樹木上跨越,凡跨越了的,一律不用,須重新偷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