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祖祠 雷州最古老的文化遺存
曼萍子
廣東雷州市城區(qū)西南方向不到3公里的雷祖祠,香煙繚繞,游客絡(luò)繹不絕。這座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雷州最古老文化遺存,也成為當(dāng)?shù)乇姸嗪M庥巫臃掂l(xiāng)探親之余游覽的好去處。
雷祖祠是紀(jì)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陳文玉,始建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迄今已1371年歷史,經(jīng)歷代屢次修拓,成為嶺南地區(qū)最大的祠堂之一,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雷祖祠山門碑坊兩邊有一付對聯(lián)“霹靂開天南一祖,聲名為海北同尊”,順著山門直通后殿的青石板臺階,方可踏入正殿。正殿前設(shè)有拜亭,整個建筑形制呈“凸”字形排列,依次供奉陳文玉、李太尉(漢朝的李廣)及英山石神,俗稱“雷祠三殿”。
名稱由來
據(jù)史料記載,陳文玉任職期間,精察束治,巡訪境內(nèi),消除民眾疾苦,使大家安居樂業(yè)。在施行德政之余,他深感轄區(qū)乃天南重地,四海有事,兵家必爭,為了百姓生活安定,便開始大修城池,公款不足部分,則用自己的薪俸填充,從來沒有動用過百姓的財物。此外,他還上書奏請把古臺州改名雷州。后人感其恩德,尊稱為“雷祖”,并立祠祭祀。
民間傳說
陳文玉是一位半神半人式的充滿神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陳太建年間,古臺州城西南五里白院村有一村民,名日陳鉷,以捕獵為生,家中養(yǎng)有一只九耳異犬,每次出獵皆卜犬耳,所捕獵物與犬耳所動相應(yīng)。
一日九耳齊動,陳氏日:“今必大獲矣!”便邀其鄰居十余人,同往州北之烏侖山。山中荊叢密繞,犬自早晨吠至太陽落山,無一獸出。
獵人奇之,伐木而視,見獵犬從地里挖出一大卵,陳氏不知為何物,便抱回家中。次早,烏云密布,雷電交加。陳氏大恐,便置卵于庭中,忽然卵為霹靂所開,跳出一男孩,兩掌有文,左日“雷”,右日“州”。陳氏將男孩稟明州官,官收卵殼寄庫,男孩交陳氏養(yǎng)育,取名陳文玉。文玉聰穎過人,勤學(xué)不輟。長大后,功力絕倫,武藝蓋世,文武兼?zhèn)洌瑢沂芩]舉,文玉卻以雙親年老為辭,拒不當(dāng)官,曾自謂日:“‘侍君不能侍親’,愿問寢視善,以樂父母余年?!标愂戏驄D享年百十有三,相繼歿于唐貞觀二年。文玉為之守墓三載。
唐貞觀年間,南合州境內(nèi)居有黎、瑤、壯、察、侗、苗等少數(shù)民族。唐王朝為了穩(wěn)定邊疆,便啟用土著陳文玉出任本州刺史。
陳文玉任職期間,精察吏治,巡訪境內(nèi),消民疾苦,政教并行,使人民安居樂業(yè),民皆富庶,風(fēng)俗大變。在施行德政之余,文玉深感本州乃天南重地,四海有事,兵家必爭,為使黎庶安寧,便大修城池,公款不足則自捐薪俸,不費民財,并具疏把古合州改名雷州。雷州之名乃始于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而沿用至今。
唐貞觀十二年正月十五日,正當(dāng)城工告竣,文武僚屬歡欣巡城之際,文玉卻生兩翅,白日升天。百官見狀,伏地而拜,文玉終年68歲。為了紀(jì)念這一個德政昭彰的地方官,郡民于州城西南五里英榜山立祠以祀,即今之“雷祖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