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宗教信仰
子瑄桑
獨龍族的宗教信仰,還處于萬物皆有靈的階段,認為風、雨、雷、電、高山、大水、巨石、怪樹都有鬼。鬼的種類很多,南、北部地區(qū)各說不一。據(jù)說有“丘”(山鬼、巖鬼)、“益休”(路鬼)、“司多”(水鬼)、“別卡”(夜鬼)、“孟”(雷鬼),“沙沙”(江鬼)、“乃木”(野鬼)、“明戛沙卡”(天鬼)等十多種,除了這些屬于自然現(xiàn)象的鬼外,他們也相信人死后有靈魂,有“息托”(變?nèi)说墓?,人類的祖?及“排勒”(家鬼、祖先的鬼)兩種。觸犯了鬼,它就會降禍于人,發(fā)生災荒疾病,如頭痛、腹瀉認為是被山鬼咬了,得了半身不遂的風濕病,就認為是野鬼纏住了,要請巫師殺牲祭鬼來調(diào)解。
巫師有兩種:一稱為“隆木沙”(類似傈僳族的“尼扒”),專門卜卦看鬼;另一種稱為“班瓦當”(類似傈僳族的“尼古扒”),專門殺牲驅(qū)鬼。祭鬼時先由“隆木沙”用幾根茅草卜卦,看病人是被哪種鬼給纏住了,要殺雞或殺豬來祭它。他一手端著一杯酒,一手搖鈴,為病人祈禱。然后請“班瓦當”來殺牲驅(qū)鬼。驅(qū)鬼時巫師頭上系著虎牙及獸皮,揮舞長刀,呼嘯跳躍,用粗暴嚴厲的神態(tài)來驅(qū)鬼。
巫師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尤其是大“隆木沙”受人尊重,他們除了在祭鬼時可得一腿肉以外,沒有特殊的權利。巫師的產(chǎn)生不是繼承,也沒有一定的師傅,而是一些能說會道的人,在“隆木沙”祭鬼時偷偷學來的。自基督教傳入以后,巫師的地位大不如從前了。
每年的秋收以前,要舉行一次全村性的祭祀活動,大家出酒出糧食,殺牲(豬或者牛)祭天,慶祝豐收。另一種是有錢的人舉行剽牛集會,一次最多剽三頭牛,鄰近的村寨及所有的親戚朋友都來參加。祭奠由“隆木沙”主持,祭畢大家歌舞狂歡,青年男女借此機會跳舞歡樂,十分地熱鬧。牛的內(nèi)臟當天全部煮吃,牛肉每人平均分得一份(南部地區(qū)當天全部吃完),主人也同樣分得一份,剩下的骨頭歸主人,裝在竹筒里,腐爛發(fā)臭后,每天吃飯時拿出來在湯里涮一下,然后又裝在竹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