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文廟(汝州學宮)
坑爹的生活
汝州文廟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市區(qū)中部。創(chuàng)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現(xiàn)建筑多為清代重建。
汝州文廟(學宮)又稱黌學,是古時童生、秀才們學習、聚會的地方,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據(jù)《正德汝州志》記載:汝州學宮學基在元朝忠襄王祠堂,明洪武三年改建為學宮,后于明永樂十四年重修。明崇禎二年和民國五年學宮兩次被毀,“殿廡滲漏……墻壁多頹”。
文廟(學宮)南北長325米,東西寬50余米,總面積20870平方米。東西各附一跨院,其特點為:建筑排列有序,中軸線明顯?,F(xiàn)有大成坊、文明坊、大成殿、啟圣宮、名宦祠、鄉(xiāng)賢祠等大小殿堂116間,系明、清建筑,整個建筑群布局合理,保存基本完整。其中,大成殿系學宮內(nèi)最大建筑,單檐殿式,面闊五間,進深兩間,進深8米,開間面寬4.38米,東西次間面寬3.35米,東西梢間面寬3.1米,綠瓦獸吻,飛檐斗拱,氣勢雄偉,莊嚴肅穆,頗具權(quán)力象征,殿內(nèi)供奉大成至圣先師子牌位。殿內(nèi)設(shè)有一排楹柱,孔子塑像一尊,孟軻、曾參、顏回、孔仍塑像各一尊,端木賜、冉雍、宰予等12賢人塑像各一尊。
殿門上曾懸掛過清朝歷代皇帝書寫的匾額,具體為康熙二十三年(1634年)頒“萬世師表”、雍正三年(1725年)頒“生民未有”、乾隆三年(1738年)頒“與天地參”、嘉慶四年(1799年)頒“圣集大成”、道光元年(1821年)頒“圣協(xié)時中”等5塊。
2006年5月,汝州文廟作為清代的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