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廟(2)
寄文
杭州岳飛墓廟
杭州岳飛墓廟,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棲霞嶺南麓、西湖西北角。岳飛被害后21年,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冤案得到平反。宋廷將岳飛的遺體以禮改葬于西湖棲霞嶺下,筑墓建廟,即為今日杭州岳飛墓廟。目前是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岳飛紀(jì)念地。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王廟。岳王廟建于南宋嘉定14年(1221年),西湖北山的智果觀音院改為“褒忠衍福禪寺”,用以表彰岳飛的功業(yè)。明英宗天順年間(1457~1464年),又改“褒忠衍福禪寺”為岳王廟,并賜額“忠烈”?,F(xiàn)在的建筑是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的,
民國七年(1918年)進行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門廳上懸掛著“岳王廟”的匾額。進入門廳,道長23米,盡處為正殿。正殿重檐歇山頂,檐間懸“心昭天日”匾,是葉劍英重書的。殿前兩側(cè)有廡殿,原來是用來祭祀岳飛的大將牛皋、張憲的,立有二將軍的雕像。忠烈廟西為啟忠祠,正殿原立岳飛父母像,東廡立岳飛五子云、雷、霖、震、霆像,西廡立五媳及女兒銀瓶之像。
岳王廟頭門為二層重檐建筑,正中懸掛“岳王廟”三字牌匾,兩側(cè)有“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對聯(lián),為岳飛所作《滿江紅》中的名句。頭門后為一四方院落,正面便是正殿忠烈祠,中間高懸橫匾“心昭天日”,為葉劍英手書,這四個字正是來自岳飛生前所嘆“天日昭昭”。大殿內(nèi)塑有岳飛彩色坐像,像高4.5米。殿中高懸“還我河山”匾額,為岳飛手跡,兩側(cè)有明代人所書“精忠報國”,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所書“碧血丹心”以及西泠印社社長沙孟海所書“浩氣長存”等匾額。
岳飛墓,又稱岳墳。在岳飛廟內(nèi)大殿右側(cè)。岳飛被害以后,獄卒隗順背負其遺體逃出臨安城,至九曲叢祠,葬于北山之漘。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即位,以禮改葬岳飛遺體于棲霞嶺的南麓。以后歷朝歷代都對岳飛墓進行過重修?,F(xiàn)在所見岳飛墓是1979年重修的。
墓坐西朝東,以石塊圍砌而成。墓前建有墓門,前有照壁,上嵌有明人洪珠書寫的“盡忠報國”四個字。穿過墓門有甬道通至墓前,道旁列有石人、石獸,岳飛墓在正中,墓呈圓形,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岳飛墓的左側(cè)是岳云墓,墓碑上寫著“宋繼忠侯岳云墓”。
墓的周圍古柏森森,有石欄圍護。石欄的正面望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于今判偽真”一聯(lián)。墓門的下邊有四個白鐵鑄的人像,均無上衣,袒胸露乳,反剪雙手,低頭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飛的秦檜、王氏、張俊、萬俟卨四人。跪像的背后墓門上有聯(lián)“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墓園的照壁前南北兩廂各有碑廊,陳列有歷代的石碑共125塊。北廊陳列有岳飛的畫像和手跡,如《送紫巖張先生北伐》、《滿江紅》詞、《前、后出師表》及奏稿、書札等;南廊是后人憑吊岳飛墓的詩詞、祭文和重修墓的碑記,其中以明朝著名的書畫家文徵明的一首《滿江紅》最令人深思,一語中的,詞中云:“慨當(dāng)初,倚飛何重,后來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堪憐,風(fēng)波獄!豈不念,中原蹙!豈不借,徽、欽辱?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古休夸南渡錯,當(dāng)時自怕中原復(fù)。笑區(qū)區(qū)一檜亦何能,逢其欲?!?/p>
墓園外有庭院,內(nèi)有精忠柏亭,放置枯柏,現(xiàn)代人通過科技手段測定,這些柏木為硅化木,已有一億二千萬年以上的歷史。園內(nèi)有碑廊,陳列著岳飛手跡及各代名人憑吊的作品。岳廟內(nèi)辟有岳飛紀(jì)念館,陳列有岳飛的事跡和一些文史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