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江陰地區(qū)的婚嫁習俗
志紅氏
舊時男女婚姻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本人不能自主。聯(lián)姻有所謂“六禮”,程序至為繁瑣:
納彩:男家央媒向女家提親,女家答應(yīng)議婚后,男家備禮去求婚。
問名:男家托媒人請問女方的名字和生年月日,稱“討八字”。女方應(yīng)允,即請媒人將“庚貼”(出生年、月、日、時辰、生肖)送至男方,稱“送口生”。
納吉:男方將“口生”放在“灶神堂”中,3日內(nèi)家宅平安,再請算命先生掐算,如雙方無“沖克”,則擇日“定親”?!岸ㄓH”不限年齡,有幼兒、少年,甚至在娘肚里就相約定親,所謂“指腹為婚”的。
納征:由男方將祖孫三代名字寫在“庚貼”上,連同彩禮(金銀首飾和衣物)放在聘禮盒內(nèi),送往女方?;Q“大貼三代”,婚事即作定論。
請期:迎娶前,男方擇定吉日,用紅紙寫好,并備“壓帖”(禮金),托媒人將“日書”送給女方。一般送到第三次,女方才會收下?;槠诖_定后,根據(jù)女方要求,再給予禮金,稱“大送銀子”,以備女方置嫁妝。
迎親:結(jié)婚之日,新郎親自迎娶,男方備花轎迎親,女方備妝奩送嫁。雙方備酒筵款待親友。請“全福人”(夫妻雙全,有兒有女的婦女)鋪新床,稱“暖房”。迎親時要有兩盞男方姓氏的堂名燈籠,抬“旺盆”為前導(dǎo)。新女婿上門,還有索取“開門賞封”方讓進門的陋規(guī),“花轎到了門前,還要半只牛錢”。過門時,父母要請女兒吃飯,女兒須吃一點剩一點,討個吉利。上轎前,更衣洗臉上“頭面”,要向父母哭別。轎子起身,女家把新娘梳洗用的水潑出去,意為“嫁出女兒潑出水”,日后娘家不管了。男方要派人在半路候轎,見轎鳴炮,以示迎接。轎子停在男家門口,在爆竹聲中,點燃花燭,吃團圓,新娘由喜娘攙扶,腳踩布袋(象征傳宗接代)、稻柴(象征黃金條),進夫家大門。然后,新郎、新娘要拜天地、拜父母,還要對拜,統(tǒng)稱為“拜堂”。手牽紅綠汗巾,由一對童男童女手擎紅燭引入新房。新郎用秤桿挑起新娘頭上的方巾,寓為“稱心滿意”,夫妻行合巹禮,飲交杯酒。接著宴賓客,鬧新房。客散人靜后,全家再吃“合家歡”,新娘則把飯菜留在桌上,稱“留米囤”。之后,新夫婦在新房里吃棗子桂圓(象征早生貴子),蓮心核桃(象征連心如意)和五只雞蛋(象征五子登科)。次晨,新娘由婆婆引見親長。新娘向長輩敬茶,長輩給紅紙包的“見面錢”。
回門:婚后第三天,新郎帶禮物陪新娘回娘家,稱“雙回門”,女方設(shè)宴待客。新女婿拜見女方長輩,受“見面錢”,女方辦糕饅,裝成盒子,當天帶回婆家結(jié)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