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nóng)溪纖夫生活習俗
無歸期
神農(nóng)溪纖夫的生活習俗帶有神農(nóng)時代的遺風。他們裸體拉纖,結(jié)草為鞋;他們攔網(wǎng)殺魚,見者有份;他們靠天吃飯,燒山為田;他們釣魚不用鉤,放羊不用守,均為原始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
一、裸體拉纖
神農(nóng)溪流域有一句俗語:說盡到絕的戲班子,做盡到絕的橈夫子。前一句說的是唱戲的人能說會道,粗的、細的、葷的、素的都說得出來。后一句說的是神農(nóng)溪的纖夫不穿褲子,船上有趕船的客人,岸邊有洗衣女,他們都不回避。如果有婦女趕船,越是害羞,裸體纖夫就越是在她面前晃動。
纖夫,過去一直稱“橈夫子”,祖祖輩輩都這樣稱呼。叫的人沒覺得有什么不妥,被叫的也習以為常。只是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神農(nóng)溪的旅游開發(fā)和對外開放,有人把叫了千百年的橈夫子改稱為纖夫。其實,“夫子”是對男子的敬稱,加一個“橈”字,反映了他們從事的職業(yè),沒有什么粗俗和不敬?,F(xiàn)在,橈夫子改稱為纖夫又是20多年了,而且這個稱呼已傳遍了全世界,且與全世界對橈夫子的稱呼接軌,我們就叫他纖夫吧。
神農(nóng)溪的纖夫勞動時是不穿褲子的,早晨起來,岸上的人穿褲子之時,纖夫們在脫褲子。岸上的人穿衣服出門做事,而纖夫們則脫衣服拉纖。
纖夫勞動時不穿褲子的第一個原因是神農(nóng)時代的遺風:神農(nóng)時代處于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時期,人們的婚姻狀態(tài)從群婚制向?qū)ε蓟闋顟B(tài)轉(zhuǎn)變?!吧褶r(nóng)之世臥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無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這個時期一是生產(chǎn)力不發(fā)達,還有許多人沒有褲子穿;二是人們的道德意識還很原始,不穿褲子不為羞恥。神農(nóng)氏自己就沒有穿褲子,他怎么可能要求給他拉纖的纖夫穿褲子呢?
纖夫不穿褲子的第二個原因是由其勞動性質(zhì)決定的。纖夫成天浸泡在水里勞動,穿衣服很不方便。一是過去的衣服布料都是家機布,用麻或棉織成,沒有現(xiàn)在的化纖布,衣服被打濕后裹在身上很重,過河不利索,拉纖走不動;二是這種布料被水浸濕后很硬,拉纖時摩擦傷害皮膚;三是身體成天被濕衣服包裹容易生??;四是一年四季行走在幽深的峽谷和急流險灘中,幾乎與外界隔絕,所以纖夫索性不穿褲子了。
由于不穿褲子成了習慣,有的纖夫該穿褲子時也忘乎所以,即使纖夫的妻子、姐妹趕船他們也不穿褲子,所以就有了“做盡到絕的橈夫子”這一說法。此其一。其二,纖夫們拉纖從村寨碼頭經(jīng)過,看到洗衣女時,洗衣女不回避,纖夫們也不回避,這時纖夫們會商量戲弄洗衣女。他們通常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以比較文明的號子戲弄,采用的是戲班子的做法;另一種是粗魯?shù)膽蚺?,是純橈夫子的做法?/p>
纖夫們相約:走到洗衣女跟前,領(lǐng)頭的喊一聲:“伙計們,蹬一腳!”于是,纖夫們一攢勁,船突然提速,掀起一股大浪,直撲洗衣女的褲襠,打得她透心涼。這時洗衣女會漲著羞紅的臉對著纖夫們的屁股罵幾句。纖夫們打著哈哈,喊著號子走了。還有更魯莽的纖夫,赤身露體從洗衣女頭上跨過,生殖器直擦在洗衣女的頭發(fā)上,這時洗衣女會惱羞成怒,待船靠岸后,找纖夫理論。這就是做盡到絕的橈夫子。
二、結(jié)草為鞋
神農(nóng)溪纖夫產(chǎn)生于遠古時期,那個時候很多人還沒有衣服穿,用樹皮和草遮羞和擋風避雨。由于纖夫行走在亂石堆里,腳板受不了,就用草做鞋墊腳。草鞋是用稻草編織而成的,編織草鞋的工具叫草鞋耙子,形狀像手掌一樣,固定在板凳上。纖夫們“扎水”時就編織草鞋(河里漲大水不能行船叫扎水)。
山上的農(nóng)民下雨天清閑時就打草鞋賣給纖夫,有句農(nóng)諺:“早下好砍柴,晚下打草鞋?!币馑际钦f變天下雨,雨下得早不會下得太長,可以放心上山去砍柴,如果雨下得晚就會下很長時間,不能出坡,干脆就在家里打草鞋。
現(xiàn)在草鞋的用料有所改變,有用布料編織的,也有用塑料編織袋的材料編織的,但絕大多數(shù)還是用稻草編織。
三、攔網(wǎng)捕魚
神農(nóng)溪纖夫吃的魚是不用買的。船到碼頭,夜晚他們就在下一道灘的垴垴上(纖夫語:下一道灘的灘頭上)拉一張攔河網(wǎng),然后在上一道灘的垴垴上攆魚,纖夫們赤身露體到水里一字擺開,像一張攔河網(wǎng),抓起石頭朝有魚的地方砸。魚往上游無路,只得往下游去,當纖夫們把魚趕到灘下后,就開始拉上游的攔河網(wǎng),并將上下兩網(wǎng)收攏。收網(wǎng)的過程中,安排人拿起竹竿在兩網(wǎng)中間的大石頭底下不停地戳魚,讓其無法藏身,當兩部網(wǎng)收到一定空間時,纖夫們就拿起魚叉、打起火把開始殺魚。有電筒照明最好,因為電筒照到魚后,魚就不動了。魚叉有2根齒、3根齒的,也有5根齒的。纖夫只殺大魚不殺小魚,也殺不到小魚。他們?yōu)槭裁床话丫W(wǎng)直接收攏捉魚呢?因為把網(wǎng)收攏后就沒有魚了,神農(nóng)溪河床中石頭很大,漁網(wǎng)很難收攏,收網(wǎng)攆魚時,魚都鉆到大石頭底下去了,把魚收到很小的空間里,讓魚集中在幾個石頭下,魚并不是都集中在幾個石頭下坐以待斃,大部分驚惶失措四處亂竄,于是纖夫們就拿起魚叉追殺。
碼頭寨子上的村民也會趕來湊熱鬧殺魚。他們殺的魚歸自己所有,這是神農(nóng)溪千百年來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所謂“到手就是財”在這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誰撿到的就是誰的。這就是原始共產(chǎn)主義之遺風。
以往纖夫們殺得最多的是娃娃魚。神農(nóng)溪發(fā)源于神農(nóng)架,河里有很多娃娃魚。春夏漲洪水時,娃娃魚被渾水嗆得受不了,紛紛爬到岸上,放牛娃就用刀尖扎在娃娃魚的背上,拖到糞池里爛糞。早期,神農(nóng)溪兩岸的村民是不敢吃娃娃魚的,因為娃娃魚的叫聲像小孩的哭聲,他們一是迷信,二是河里魚多。但纖夫們認為只要不在家里吃就不怕。當娃娃魚被列為保護動物后,他們才知道娃娃魚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