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嵐皋縣歷史跡遺址(6)
愛太累
曹家啞寨
位于嵐皋縣花里鎮(zhèn)金寨村曹家埡上,清代。該遺址為南北走向,東、南、北三面均為懸崖,西面有一小道可通往山下。整個寨址的分布面積約1000平方米,大體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主體分為上下兩個寨子,兩寨落差20米,寨墻破壞嚴重,幾乎全無。寨體輪廓全無,墻體基本無存,地面雜木叢生,十分荒蕪,已廢棄多年,保存狀況極不樂觀。下寨平地上立有東西兩通碑,間距為3米,東側為修繕“鎮(zhèn)龍壇”廟青石質圭首碑一通,高0.90米,寬0.86米,厚0.14米。
主要記述修廟募捐人員名單及錢財?shù)葍热?,乾隆四十八年款。西側為重修“?zhèn)龍壇”廟青石質圭首碑一通,高1.45米,寬0.78米,厚0.14米。碑首陽刻“青錢山”三字,內容主要記載“昌匪賊亂,殿宇頹萎,王相凋殘未得修□□募化十方俾寺剎煥然重新修繕”和募捐人員名單及錢財?shù)葍热?。嘉慶十三年款。
太神廟遺址
位于嵐皋縣大道河鎮(zhèn)魏灣村東北800米,明代。分布面積約80平方米,該遺址呈長方形,原廟已毀,散落有磚、瓦、石構建等?,F(xiàn)在遺址南側新建寺廟一座,廟內供奉4尊道教人物石造像,香火旺盛。石雕像1:青石質,通高1.04米,寬0.44米,底座高0.16米,底座寬0.46米。方冠,坐式,手持玉帶,底座雕刻云紋。石雕像2:青石質,通高1.05米,寬0.47米,底座高0.22米,底座寬0.46米。手局部殘缺,底座浮雕蓮花紋。石雕像3:青石質,通高0.47米,寬0.35米,底座高0.11米,底座寬0.35米。頭失石雕像4:青石質,通高1.04米,寬0.53米,底座高0.19米,底座寬0.53米。底座有銘文??顬椤昂橹问荒臧嗽率铡薄?/p>
搖風殿紅安寺遺址
位于嵐皋縣大道河鎮(zhèn)魏灣村東北2公里搖風殿,清代。該遺址位于搖風殿峰頂,依山勢而建,分布面積約7500平方米,南北向呈葫蘆形。遺址寨墻環(huán)繞一周,塊石砌成,墻殘高1.2-2米,厚約0.8-1米。寨墻有南門、北門各一個。南門高1.1米,寬1.5米,北門垮塌。遺址東部建有紅安寺,寺廟已毀。在原有石砌臺基之上新修寺廟一座,面寬3.8米,進深3.2米,高1.9米,墻厚0.6米,供奉藥王、龍王、菩薩三尊。新建寺廟南墻根下現(xiàn)存紅安寺捐資修廟殘碑1塊,青石質,圓首,身首一體。高1.04米、寬0.56米、厚0.06米。記載當?shù)乇娦站栀Y修建紅安寺事。道光二十二年款。
紅星村華佗廟遺址
位于嵐皋縣鐵爐鄉(xiāng)紅星村東北約1000米,清代。寺廟座東向西,面積約20平方米,墻體已部分坍塌,僅存南北石墻及供臺,現(xiàn)存碑2通,石香爐一個。石碑1:方首﹒青石質。通高1米,寬0.51米,碑高0.84米,厚0.07米。碑文為楷書體。共14行。滿行21字。碑邊飾云紋。記載清光緒年間捐資修廟事宜,款為“中華民國元年孟秋□旦眾首士立”。碑文漫漶不清。石碑2:圓首,青石質,通高1.06米。寬0.47米。厚0.11米。碑文為楷書體,共14行,滿行24字。額題“永垂萬古”碑文記載清光緒年間捐資修廟事宜,款為“中華民國元年孟秋□旦眾首士立”。碑文漫漶不清。香爐:高0.19米。長0.29米。寬0.18米。有雕刻龜首各一個,龜長0.06米。爐身完好,龜首風化。
柳林村觀音廟遺址
位于嵐皋縣鐵爐鄉(xiāng)柳林村西約2000米,年代不詳。該遺址依地形而建,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遺址北面石臺階建有石砌寺廟一座,廟寬7.6米,進深5.1米,高3.2米,供奉觀音菩薩1尊,高0.25米,現(xiàn)保存較為完好。
馬梁青龍寨遺址
位于嵐皋縣鐵爐鄉(xiāng)光榮村馬梁,年代不詳。青龍寨依山勢而建,寨址呈橢圓形,分布面積45平方米,寨墻用塊石壘砌而成,長徑約9米,短徑約5米,寨墻由外墻和內墻組成,外墻高約4--5米,厚約1.1--1.2米;內墻高約3--4米,厚約1--1.1米。寨墻西側開有石門,高1.9米,寬1.3米,厚1.05米。寨墻上共有三層臺階,設有垛口、了望口、射槍口等約20個,最小孔高0.70米,寬0.50米,最大孔高1.33米,寬0.50米?,F(xiàn)寨址主體輪廓清楚,寨門、寨墻等基本完整。
廟壩村大王廟遺址
位于嵐皋縣鐵爐鄉(xiāng)廟壩村西南800米處,年代不詳。大王廟建在大王山峰上,依山而建,由石塊砌成。廟長1.8米,寬1.9米,高2.1米,現(xiàn)保存完好。在遺址北側3米處的石柱上,生長鐵甲古樹一株;鐵甲樹高6米,樹圍1.45米,樹冠20平方米。距廟40米的山腳下,有大王墳一座,大王墳為園丘形,無碑,石塊切成,占地7平方米,有香火供奉。
廟壩太神廟遺址
位于嵐皋縣鐵爐鄉(xiāng)廟壩村東500米,清代。原遺址建在一緩坡地,東西長20米,南北寬8米,寺廟已毀,可見寺廟基礎和散落有磚瓦。有捐資石碑一塊立在遺址中心,碑高1.22米,寬0.68米,厚0.08米。碑座長0.87米,高0.29,寬0.4米。額題“民生庇福”,款“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記載捐資修廟事宜及捐資者姓名,碑文漫漶不清。
桃園泰山廟遺址
位于嵐皋縣鐵爐鄉(xiāng)先進村西北方約200米桃園埡,清代。遺址坐東向西,原廟已毀,僅剩三面殘墻及供臺。廟寬3.5米,高2.0米,進深3米;供臺高0.5米,深0.6米,寬2.6米;基址寬4.7米,長6.2米.。廟前3米處有捐資修廟碑一通,坐東向西,保存較好。該碑為圭首,青石質,高1.1米,寬0.7米,厚0.1米。額題“萬古方流”,首題“桃園之有泰山廟供”,款“大清咸豐二年九月吉日立”。碑文楷書,共22行,滿行36字,記載捐資修廟事宜。
花廟遺址
位于嵐皋縣三星村敬老院內,清代。遺址位于三星村敬老院內,坐東向西,廟墻一幢。開間5.4米、進深3.6米,高約5米,廟墻厚0.54米,占地面約30平方米,現(xiàn)寺廟原址屋頂被毀,僅存廟墻,屋頂后來被修葺。廟墻南側墻壁上鑲有石碑1通。該碑為記事碑,方首,頁巖,長1.02米、寬0.42米,碑文為楷書體。共20行,滿行12字,記載寺廟創(chuàng)建于清乾隆年間,倡議者系當?shù)仃愑鹜?、陳相廷等,咸豐年間修茸后,同治二年因“長發(fā)”義軍過境,又為當?shù)厝怂鶜?,于是又加以修繕?/p>
真武寨龜山寺遺址
位于嵐皋縣堰門鄉(xiāng)延安村委會以南約500米龜堡寨,清代。遺址依山勢而建,坐南朝北,平面呈橢圓形,長徑約40余米,短徑約30余米,毀壞嚴重。寨墻用塊石壘砌而成,高約1.1米,厚約0.8米。南北兩側各有一門,南門寬1.64米,高2.2米,厚0.9米;北門高2.6米,寬1.4米,厚0.9米;南北寨門擋墻高2.7米,寬2.6米,厚1.5-2.2米。寨內西北,西南各留有殘墻一道。西北部殘墻呈“T”形,東西向高約0.3-3.85米,長9米,墻基高約0.7米;南北向殘墻高約1.3-2.5米,長約12米,厚0.5-0.6米,墻基高約1-1.6米。南北向殘墻呈“E”形,高1.3-1.6米,長5米,寬2.3米,間距1.5-1.8米?!癊”形墻體內側有樹一株,樹干直徑約0.3米,樹冠直徑約2.5米。遺址存留石碑3塊:碑1:圓首,青石質,通高1.25米,通寬0.6米,坐高0.22米。碑高1.03米,寬0.59米。
碑額題“名芳百世”,碑名“陜西省興安府紫陽縣清水里三甲土名龜山寺懸真佛殿”,碑文記載孫永言、劉文松等人捐資修廟的事項。年款“大清嘉慶十□□歲次丁卯孟月榖旦立,劉明揚”。碑2:方首,青石質,碑首殘缺。高0.99米,寬0.63米,厚0.04米,榫寬0.2米,高0.7米。碑名“陜西省興安府紫陽縣清水里三甲土名龜山寺懸真佛殿”,碑文記載楊紹福等人捐資重修寺廟的事項。年款“中華民國二十年仲夏榖旦公眾刊立”。碑3:碑身毀損嚴重,殘碑高0.2-0.26,長0.59米,厚0.14米。碑文記載楊開武等人捐資修廟的事項。年款殘記“乾隆四十六年辛丑歲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