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禮儀觀(2)
希榮君
日本近年來西方化了,但還是個貴族社會。人們的每一次問候,每一次相遇,都必須表示出雙方的社會關系。每當一個日本人向另一個日本人講“吃”或“坐”時,都必須按對方與自己親疏的程度,或?qū)Ψ降妮叿?,使用不同的詞匯?!澳恪边@個詞就有好幾個,在不同的場合必須用不同的“你”;動詞也有好幾個不同的詞根。換言之,日本人像許多其他太平洋上的民族一樣,習慣使用“敬語”,說話時還伴有適當?shù)木瞎凸虬?。所有這些動作都有詳細的規(guī)矩和慣例。不僅要懂得向誰鞠躬,還得清楚鞠躬的幅度大小。對某一個主人來講是十分適度的鞠躬在另一位和鞠躬者的關系稍有不同的主人身上,就會被認為是一種無禮。鞠躬和方式很多,從跪在地上、雙手伏地、額觸手背的最高跪拜禮,直到簡單地動動肩,點點頭。一個日本人必須學習在什么場合該行什么禮,而且從小就得學習。
不僅等級差別要經(jīng)常以適當禮儀來確認,性別、年齡、家庭關系、過去的交往等都必須考慮在內(nèi)。甚至在相同的兩個人之間,在不同情況下也要表示不同程度的尊敬。一個老百姓對其密友可以無須鞠躬行禮,但如果對方穿上軍服,那身穿便服的朋友就必須向他鞠躬。遵守等級制是一種藝術,要求平衡多種因素,在特定情況下,這些因素有些可以相互抵消,有些則反而增強。
當然,也有相互之間不太拘泥禮節(jié)的人。在美國,當我們回到自己家中時,就會把一切形式上的禮節(jié)都拋掉。但是在日本,恰恰要在家里學習禮儀并細致地觀察禮儀。母親背著嬰兒時就應當用手摁下嬰兒的頭,教嬰兒懂禮節(jié)。幼兒搖搖晃晃會走時,要學的第一課就是學習尊敬父親和兄長。妻子要給丈夫鞠躬,孩子要給父親鞠躬,弟弟要給哥哥鞠躬,女孩子則不論年齡大小要向哥哥和弟弟鞠躬。鞠躬并不是純粹的禮節(jié)而是有它的含義。它意味著:鞠躬的人原打算自己處理的事,但對方出現(xiàn)了,如果對方吩咐什么,那他就有優(yōu)先權;受禮的一方也承認,此時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處理,他得在某種程度上負責。以性別、輩分以及長嗣繼承等為基礎的等級制,是家庭生活的核心。
人們都知道,中國和日本都有一個地位很高的孝道規(guī)矩。中國在六七世紀的時候,把孝道連同佛教、儒教以及中國的世俗文化傳入日本。但是,孝道有所改動,適應了日本家庭的不同結構。在中國,甚至現(xiàn)在,一個人必須忠實地聽候大族長的吩咐。一個大宗族可能有成千的成員,宗族有權力決定全體成員的生活大事,而且族長的權威不容挑戰(zhàn)。當然,中國面積很大,很多地方有獨特的規(guī)矩,但在大部分地區(qū),往往一個村莊的居民都屬于一個大族。中國人口有4億5千萬,但只有470個姓氏。同一姓氏的人,基本都認為彼此有血緣關系。某一地區(qū)的居民,可能全部同屬一個宗族。而且,遠離家鄉(xiāng)、住在城市里的家庭也可能與他們是同宗。像廣東那種人口稠密的地區(qū),宗族成員全部聯(lián)合起來,經(jīng)營著壯觀的氏族宗祠,在祭祖的日子里,所有的人集合起來,向大家的祖先牌位行禮。每個宗族都有自己的財產(chǎn)、土地和寺院,遇到有前途的宗族子弟,大家共同出資以幫助他們完成學業(yè)。宗族使散布各地的成員聯(lián)系起來,成為消息的集散地,每10年左右刊印一次經(jīng)過認真增訂的族譜,把事業(yè)有成者著重登記,表示他們有權分享祖宗的遺產(chǎn)。一個大家族還有世代相傳的家規(guī),當宗族與當局意見不一時,甚至可以拒絕把本族犯人交給當局。在封建帝制的某些時期,這種半自治性質(zhì)的大宗族共同體只是在名義上受國家管理。政權不斷變幻,官員指派下來也得通過族長進行管理,而大家把那些逍遙自在的官員全都看成是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