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茂林家宴習俗(3)
凝夢
在這十二碗中,除前四品為必備菜外,其它菜也可調換,如煮肉可換為“獅子頭”,也就是豬肉大丸子,燉肉可以加海參或換成燉整雞,拌菜可以換成涼拌海蜇皮等。在十二碗外也可加菜,加菜數(shù)量不受限制,通常有加“八寶飯、冰糖蓮子湯、家常小炒肉、白切肉或館店菜譜中的炒菜、鹵菜家常菜中的醒酒、下飯菜。
這一套菜沒有商業(yè)化的動聽菜名,講的是傳統(tǒng)。菜要豐厚,大碗滿裝,賓客愛吃的菜皆有備份添加,定讓吃飽喝足。做菜要掌握火候,使老少皆宜,大家滿意。菜味要有別于家常菜,家常菜以咸、辣、酸為主,而十二碗中的多數(shù)菜味偏甜,使人吃起來有異樣的好感。十二之數(shù)又表示月月安好,年年富足,不同屬相的賓客都會歡樂安康。滿足了賓客分享喜慶、祈求幸福的良好愿望。由此可以看出,這種地域的飲宴文化,在哲理、倫理、心理等諸層面都寓有深意。
三、八大碗或十大碗。這套菜主要用于招待不常見的至親好友。過年過節(jié)大家庭祭祖、聚餐,基本上也用此數(shù)配菜。祭祖菜不超過十碗,是為了表示不違背節(jié)儉的祖訓,體現(xiàn)孝道。這類菜肴的制作大都出自家庭巧婦之手。
在中國的傳統(tǒng)道德中,“婦巧”、“婦容”都是婦女必須遵循的道德。精于廚藝,能做好精美的茶飯招待客人是家庭婦女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茂林人歷來重視這一傳統(tǒng)。
人們對婦女做菜的要求,主要是“精雅”二字?!熬拧钡膬群桶▼D容和婦功。就是說,要做精雅菜,先做精雅人,做菜的人必須有清潔的習慣,整潔的形象。菜料、廚具、餐具都洗滌得干干凈凈,做菜精細,刀功、火候調味等都要一絲不茍,總之要把每碗菜都做得清清爽爽,觀感上,味覺上都 無可挑剔。否則會有人在背后擴大其詞的議論,“切得像門杠子”,“菜像牛吃的草”,女人遭此品評,一輩子失去體面。這是一種最嚴酷的輿論監(jiān)督。
茂林地區(q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有山有水,菜蔬資源相當豐富,飲食文化積累深厚,因此巧婦們有施展烹調才藝的廣闊天地。應該說,最有地域特色,最具有鄉(xiāng)土風味的菜就是這些家宴菜。目前這些菜中的精品早已進入排檔,登上館店的大雅之堂,成為人們青睞的風味菜、放心菜。
現(xiàn)在的茂林人,一方面注意的吸收外地先進的烹調技術,豐富菜肴,一方面努力挖掘當?shù)貍鹘y(tǒng)佳肴制作技術,而發(fā)揚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整理一部地方菜譜也已成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