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的“冬紅節(jié)”
少見鐘情人
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在慈溪民間,人們都習慣把這個節(jié)日叫做“冬紅節(jié)”,而較少叫“端午節(jié)”。冬紅節(jié)這一天,過去民間有許多習俗,有的至今還在流行,部分還有不少科學道理呢。
一是家家戶戶要裹糯米棕子、做花糕吃。現(xiàn)在好多人家為了貪方便,這一天都到市場上去買了吃。因此,冬紅節(jié)這一天早上,街上出售粽子、花糕的商店和點心攤特別多,好多人上街都喜歡買一些帶回家,以粽子或花糕當早餐吃?!岸t花糕夏至面,吃之象格牛樣健”的俗語也是這么產(chǎn)生的。
又有俗語講:“吃過冬紅粽,還要凍三凍”。其目的提醒大家,在冬紅節(jié)前后,還有冷空氣影響,早夜不可穿單衣薄裳,須再穿上一件外套,以防不測天氣。
二是各家各戶大門上都要插上或掛上真艾和菖蒲(做艾青麥果艾青餃的艾是野艾,長不高的),這艾須是整株,菖蒲兩葉則插成X形狀,似剪刀,主要是去惡避邪,嚴防邪氣惡魔進門侵入。
三是中午每家房屋內(nèi)要熏蒸一次白菖術、艾葉和麥冬須,民間的叫法是“做悶煙”,目的是把房屋內(nèi)的蚊子、蒼蠅、螞飛等蟲子全都熏死掉。據(jù)老年人講,白菖術、麥冬須和艾葉都是中藥材,燃燒后產(chǎn)生的濃煙,人聞到是醇香的感覺,很舒服,而害蟲經(jīng)白菖術、艾葉和麥冬須的煙熏之后,會馬上熏死,即使不馬上死去,其蟲子的足腳也都會自動掉下來的。
過去,家家戶戶年年要這樣熏一次的,以達到消毒、殺菌、健身、滅蚊蠅的目的。對此,民間也有四句通俗的歌謠,叫做:“今天冬紅節(jié),蚊蟲門外息,若想進門來,等到重陽節(jié)”。
四是小孩子的胸前和床前蚊帳上要掛香袋,內(nèi)貯雄黃和香料,大人每人要喝一點雄黃老酒,據(jù)說,是借鑒《白蛇傳》老法海教許仙讓白娘子喝雄黃酒,顯示蛇妖的方法,以防止妖氣纏身。
五是冬紅節(jié)是癩螄蛤蟆受難日。膽子大一點的人,從池塘或小河中用米淘籮舀來十幾個墨黑的小科蚪(是癩蛤蟆生的),養(yǎng)在溫開水后,要生吞入肚。
民間一直傳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只有這一天人們才吃成年蛤蟆肉,吃了蛤蟆肉是解百毒的,等到夏天來臨,人的身上不會再生瘡疤了。
因此,這一天很難找到癩螄蛤蟆,民間“癩螄蛤蟆避冬紅”的俗語就是這么來的,蛤蟆只要躲過了冬紅節(jié)這一天,就萬事大吉了,因為在其它日子里,人們是一般不去捕殺食蛤蟆肉的。
即使不把它殺了吃肉,好多老年人也非尋到一只啦螄蛤蟆不可,至少也該把它放在廚房間灶頭上,讓它來回爬過幾次,他們是這樣解釋的:冬紅這一天,灶頭上拉螄蛤蟆爬過之后,一年四季就較清潔了,像無殼粘粘螺(俗名蛞蝓)、螞蟻、天蛇等不清潔的害蟲就不會再爬上灶頭上了,只是現(xiàn)在各家各戶都用液化氣來燒菜煮飯,這老式磚土灶也就不多見了。
六是做女婿的該到丈姆家里去送節(jié)。慈溪民間至今還有這么一個很流行而又沒改變的風俗習慣,這就是毛腳女婿必須在這冬紅節(jié)之前,去丈人丈姆家送一個大禮,其所送禮品同送年節(jié)一樣多,如果丈人的父母還健在于世,這禮物還須增加一份,給太岳父太岳母也要送去,只是這禮品略比送岳父岳母的少一點。
我們慈溪地方還講究“轎前三節(jié)”和“轎后三節(jié)”。即在結婚當年和婚后這年,送到丈人丈姆家的節(jié)日禮物應有三次,即冬紅節(jié),重陽節(jié)、年節(jié)。各節(jié)所送禮物比其它年份送的禮品須更貴重一些。而現(xiàn)在的毛腳女婿大都不講究這類老風俗了,因為男女在發(fā)往女方婚嫁彩禮時,已經(jīng)一次性一捏包在發(fā)往的數(shù)萬元衣裳鈿、盤禮鈿、折扛鈿中全都包括其中了。
結婚一年之后,這冬紅節(jié)送不送禮則隨你做女婿的客氣了,送多送少沒有硬性規(guī)定。不過,現(xiàn)在人們的物質生活都較富裕了,所以,這冬紅節(jié)前,不論是新女婿,還是老女婿,大家普遍都在送節(jié),不去送節(jié)的話,就顯得寒酸小氣了。
在民間,還有一句很通俗的俗語說:“冬紅楊梅掛籃頭,夏至楊梅滿山紅”。說明慈溪楊梅已有少量上市,只是僅掛籃頭,還不是旺季,只有了夏至,楊梅才是滿山紅了。
美麗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勾畫出一幅幅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畫,反映了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