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宗族崇祖觀念
曼萍子
漢族遍布全國各地,同時漢族又分為七大民系。不同的民系之間有漢族的共同的文化特點,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
這七大民系分別是:南漢民系(又稱廣府民系)、北漢民系(又稱北方民系)、客家民系、閩海民系(又稱為八閩民系)、江浙民系(又稱吳越民系)、贛江民系和湖湘民系。
客家是南遷漢人,這一點毫無疑問,主要在唐末至明朝中葉聚集在贛閩粵交界地帶,并經(jīng)過遷移連成片,客家人繼承了漢族的文化傳統(tǒng)。其中,客家人的祭祀和宗族文化亦是客家文化的突出特點之一。
為什么客家人有那么強的宗族觀念,對祖宗的敬重甚至超過對神的崇拜。可以說,和潮汕地區(qū)拜老爺(各路神都拜)相比,客家人對人的崇拜更甚于神,這里說的人,是指祖宗。
那為什么客家人對祖宗如此敬重甚至崇拜呢?這就要從客家這一民系形成的歷史說起了。
客家人為何稱之為客家人,和客家人的幾次大遷徙是息息相關(guān)的,客家人最早從中原南遷,溯贛江至贛南,之后再前閩西粵北粵東,乃至廣西。因而,這些新住民,相比老住民而言,便被視為客人,后為了方便管理,編入客籍,這也是客家人稱謂的由來。
可以說,客家人說七大民系中最漂泊的一個,他們不僅經(jīng)歷了南遷,還經(jīng)歷了南遷后的再次遷徙,乃至回遷。
在贛南的三南和尋烏一帶,很多客家人稱為新客家,和老客家作為區(qū)別的依據(jù)是他們是從粵東、粵北回遷贛南的客家人,以定南、尋烏的劉姓為例,他們很多人的總宗在梅州興寧市。
正是因為遷徙,因為漂泊,客家人對自己來自哪里的觀念愈發(fā)強烈,他們崇尚自己的祖先曾經(jīng)的輝煌以鞭笞自己。
對祖宗的敬重,一方面是把對故土的思念,對曾經(jīng)家族歷史的懷念,融入到祭祀宗先中去;另一方面,祭祀祖先,修族譜,也是為了團結(jié)族親。這也是客家人之所以這么團結(jié)的原因之一。
客家人修的民居,粵北稱為圍龍屋,閩西稱為土樓,贛南稱為圍屋,靠珠三角一帶的客家人民居為碉樓。這些民居,大的一般可以容納百來人,幾百人,除了防止山林匪患外,還具有維系宗族文化的作用。在這些民居內(nèi),都會說我有一個祭祀的祠堂。這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
祠堂放置祖先的牌位,是祖先的妥靈處,既是祖先的象征,又是宗族祭祀祖先的最重要場所,是客家人崇祖觀念的凝聚點。祠堂內(nèi)的神牌、對聯(lián)及祭祀祖先的活動等,集中地反映出客家人的的崇祖文化。
祖先牌位,又稱神主牌、家神牌,置于祠堂上廳的神案上。一塊神主牌代表一位祖先,歷史悠久的大宗族的祠堂,往往分幾層陳列著幾十塊甚至上百塊神主牌,密密麻麻,蔚為大觀。神主牌上寫著祖先的名諱、生卒時間,祖先若做過官、中過舉,或者有什么榮譽稱號,一般都是要寫上去的。神主牌的制作有一定的講究,北宋時期程頤曾經(jīng)對神主牌的材料、形狀、尺寸等作了規(guī)定,說:“主”要用栗木,“趺”(神主牌的座)方四寸,主高一尺二寸,身博三十分,厚十二分,剡上五分為圓首。實際上,后世祠堂神主牌的制作,并未完全按照程賾的設(shè)計??图异籼玫纳裰髋贫酁橐环N帶座的、可以豎立的長方形小木牌,制作較為精細,一般都涂飾以漆,有的是紅底黑字,有的是黑底金字,既可長期保存,又顯得莊重、典雅。
客家祠堂的大門兩側(cè)、廳堂的墻壁及柱子上,鐫該著許多對聯(lián),其內(nèi)容以頌揚宗功祖德的居多,對聯(lián)中也表達了子孫后代對祖宗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祠”的本意就是在春天祭祖,祭祀祖先是為祠堂的最主要功能,在客家人的各項祭祖活動中,祠祭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儀式之一。
舉行祠祭的時間,在客家人的各宗族中并非是千篇一律的,較為普遍的是奉行春、秋二祭。春祭,有的家族定在春分,有的在春分后三日,有的在清明,有的在春節(jié)期間,有的則擇吉日而祭;秋祭,有的家族定在秋分,有的在霜降前三日。此外,也有不少家族在冬至日舉行祠祭。
祠祭的參加者為族中男丁,如宗族太大,則由每家或每房派代表參加。祭祖儀式多由宗子、族長主持,還有司禮等執(zhí)事人員。祭禮舉行之前,族眾依長幼尊卑次序排列在廳堂,要求“位卑讓尊,階同序長,次第昭然”,如“敢有越位亂階,欺尊凌長”,則“屏之祠外,決不少寬”。祠堂祭祖儀式隆重而煩瑣,各家族的儀式也不盡相同。大致過程是:迎神,唱著祖先的名字,把祖先的神靈請來;獻食,向祖先神靈奉獻上精美的食品;敬酒,向祖先神靈敬奉香醇的美酒;念祭文,由司儀朗讀,內(nèi)容主要是頌揚祖先功德,表示后代對祖先的仰慕、懷念之情;焚燒祭文,在堂中焚燒祭文,使其化為灰熔,讓祖先神靈皆能收到祭文;結(jié)束,眾人依序退下。在祭祖過程中的每一個程序,主祭人都要向祖先的神主跪下叩頭,然后,全體與祭者跪下叩頭,氣氛莊嚴(yán)、肅穆。
祠祭結(jié)束之后,參加祭禮的全體人員可在祠堂用餐,宴席由祠堂出資,酒、菜非常豐盛。族人們相聚在宗祠,飲水思源,緬懷祖先業(yè)績,頌揚祖先恩德,思祖之情融于佳釀,崇祖觀念進一步地得到強化。
乃至在現(xiàn)代化如此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哪怕客家地區(qū)城市化已經(jīng)發(fā)展迅速,哪怕客家人很多已經(jīng)走出農(nóng)村,扎根城市,客家人敬祖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
在全國范圍內(nèi),很少看到有哪個族群能夠像客家人那樣具有如此強烈的宗族觀念。客家人,不管其家族是否家世顯赫,都保留了完整而且嚴(yán)謹(jǐn)?shù)挠袚?jù)可考的族譜。這些行為,是完全自發(fā)的,代代傳承的,所以你看客家人的族譜,你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是從哪里遷移到當(dāng)?shù)氐?,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祖先幾乎都來自于中原。這也印證了客家南遷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