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臺蓬萊傳說(2)
八面楚歌
蓬萊的八仙傳說
元明之后,當(dāng)“八仙”群體逐漸形成并隨著雜劇戲曲、話本小說、民間傳聞、民俗藝術(shù)等的渲染而知名度與日俱增、廣為流傳的時候,蓬萊民間也大受影響生出不少八仙的傳說,這也是蓬萊八仙文化的一大景觀。蓬萊境內(nèi)關(guān)于八仙的有名傳說不少,現(xiàn)摘錄幾則,供品味。
其一、八仙過海
蓬萊當(dāng)?shù)貍髡f八仙是到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眾仙齊聲附和,并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漢鐘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袒胸露腹仰面躺在扇子上,向遠(yuǎn)處漂去;何仙姑將蓮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何仙姑立在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后,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lán)采和也紛紛將自己的寶物拋入水中,借助寶物大顯神通,遨游東海。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敖廣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言語間與八仙發(fā)生沖突,引起爭斗。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lán)采和擒入龍宮。眾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廝殺,腰斬了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住,紛紛敗下海去,隱伏水底。眾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zhàn)。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三江五湖四海之水,掀起狂濤巨浪,殺奔眾仙而來。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發(fā)揮了威力,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狂濤巨浪向兩邊退避。眾仙緊隨在后,安然無恙。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diào)動四海兵將,準(zhǔn)備決一死戰(zhàn)。正在這時,恰好南海觀音進(jìn)過,喝住雙方,并出面調(diào)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了藍(lán)采和,雙方罷戰(zhàn)。
八仙拜別了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遨游而去。
其二、蘇東坡訪八仙
雖說蘇東坡是北宋人,八仙形成于元明時期,而蓬萊地兒偏偏編出個蘇東坡訪八仙的傳說出來。
傳說蘇東坡在登州做官時,想拜訪八仙,但不知道到哪兒找。打聽來打聽去,才有個須發(fā)皆白的老頭告訴他,每年三月初三,八仙都要到蓬萊閣上聚會,至于能不能見著他們,就要看緣分了。
三月初三一大早,蘇東坡就上了蓬萊閣,東游西逛也沒見著八仙的影兒。百無聊賴地到了顯靈門,見倆老翁下棋,一紅臉,一黑臉,都年過八十,須發(fā)盡白。紅臉老翁見蘇東坡來就招手請他做裁判。蘇東坡才高八斗,可近前一看棋局,目瞪口呆,懵懵然看不懂棋路。為免得丟臉,借口有事推辭。紅臉老者見狀對蘇東坡說:“你要找的人今天一準(zhǔn)來,我們在這兒也是等他們的。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你就不必客氣了?!碧K東坡一聽詫異不已:他怎么知道我是來找人的?老翁不是尋常人,聽他的話沒錯。于是安下心來靜觀棋路,慢慢看出點(diǎn)兒門道,也不多想什么了。
不知過了多久,走過來一個老叫化,老遠(yuǎn)就招呼下棋的老翁:“老伙計(jì),今天輪到我請客,走吧,走吧!”紅臉老翁一指蘇東坡:“這兒還有一位呢?!崩辖谢擦颂K東坡一眼,說:“那就一塊兒來吧?!碧K東坡看那老叫化,要多埋汰有多埋汰,破衣爛衫,臟得看不出顏色來,臉上的油垢厚得能揭下一層。本來不想跟著去,可一想到方才對下棋老翁的疑心,也就跟隨著去了。
上了蓬萊閣,見閣上已經(jīng)先到了七位,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其中還有個女的。高腿四方桌上擺著兩個小鍋、一方年糕。老叫化對眾人說:“今天也沒有什么好招待的,就弄了三樣小菜,諸位湊付著吃吧!”蘇東坡探頭一看,一條半生不熟的死狗,一個眼歪嘴斜的死孩子,一方長滿霉醭的年糕。這伙人誰也沒客氣,抓起就吃,吃得津津有味,還連贊“好吃”。蘇東坡只覺得惡心,特別是那死孩子,讓這伙兒人你扯胳膊我拽腿,血乎淋拉的,看得讓人心驚肉跳。他本想嘗嘗那方年糕,可一看沾上了血腥氣,又打消了念頭。那兩位白發(fā)老翁倒是直讓蘇東坡,可蘇東坡哪敢吃?眼看著人家狼吞虎咽地吃完了,紛紛離去,只剩下下棋的兩位老翁。
老翁把蘇東坡招到跟前,問道:“你猜我倆是誰?”蘇東坡?lián)u搖頭。紅臉老翁說:“我是南極仙翁,他是北極星君。剛才在座的那八位,就是你要尋訪的八仙。桌上的那三樣菜我也告訴你吧:那死狗是萬年壽狗;那死孩子是千年人參;那發(fā)霉的年糕是壽糕。吃一口多活一百歲,吃兩口多活兩百歲……鐵拐李為弄這三樣?xùn)|西費(fèi)了不少事哩!”說完,兩個白發(fā)老翁倏地不見了。
蘇東坡后悔至極,為什么剛才就不硬著頭皮嘗一點(diǎn)呢?!
其三、九頂會仙山
蓬萊城西南三十多里處有座蔚陽山。山上有九座山峰,形態(tài)各異,有大有小。民間傳說這九座山峰也與八仙有關(guān)。
相傳,某年三月初三八仙去蓬萊閣聚會,路過蔚陽山時被秀麗的景色所吸引,紛紛按落云頭,飽覽山光水色。呂洞賓興致勃勃地脫下道袍蒙在一方大青石頭上,施展法術(shù)變出酒席,眾仙席地而坐,一邊欣賞山景,一邊交杯換盞暢飲起來,不一會兒都有了醉意。鐵拐李倚著寶葫蘆,醉眼迷離地說:“此番過海訪友,諸位只須躺在我這寶葫蘆上,忽忽悠悠,一會兒就過去了……”張果老瞪著醉眼,不服氣地說:“誰希罕你那破葫蘆,俺倒騎著毛驢,一拍驢腚,噢的一聲就過去了?!逼渌麕孜灰布娂娍湟约旱哪苣???纯闯巢怀鰝€結(jié)果來,漢鐘離腆著個大肚子說:“今日過海,大家還是各施法力,請?zhí)侠暇皝碓u判。誰的能耐大,到時自有分曉。”于是,呂洞賓摘下道冠,恭恭敬敬盤膝而坐,雙目微合,默運(yùn)神功,一縷青煙自他的頭上冉冉升起,化作一道金光,直上云霄。
約莫一袋煙的功夫,西南天空飄來一朵祥云,太上老君騎著青牛來了。八仙收拾起趔趄的醉態(tài),肅立恭迎。太上老君降下云頭,問道:“洞賓急急發(fā)金光請我,所為何事?”呂洞賓上前躬身稟道:“師祖,小徒等有一事難決,煩勞圣駕。”接著便把比試法力的事說了。太上老君聽后,略作沉吟,說道:“渡水之術(shù)乃區(qū)區(qū)小技,何足道哉!爾等修行之人,怎可輕起爭雄好勝之心?”眾仙聽后,個個面有愧色。老君又道:“隨緣行善,廣布福澤,乃修道正途。此地風(fēng)光秀麗,爾等何不施展各自法術(shù),為凡間造福?”眾仙頓時大悟,一齊上前謝恩。隨后,呂洞賓披發(fā)杖劍,步天罡踩地煞,口中念念有詞,寶劍一指,喝一聲“起”,一座陡峭山峰赫然而現(xiàn)。張果老抖擻精神,倒騎著毛驢兜了一圈,一座怪石橫生的山峰呈現(xiàn)眼前。接著,鐵拐李、漢鐘離、曹國舅、韓湘子、何仙姑、藍(lán)采和也都相繼施展神通,各造了一座山峰。太上老君見了,心下歡喜,說道:“爾等且站在一邊,待老夫也造上一座,以不虛此行?!闭f罷,手中拂塵一揮,一座高峰高峰拔地而起,崢嶸崔嵬,莽莽蒼蒼,壯美遠(yuǎn)在其他山峰之上,讓眾仙贊嘆不已。待八仙回過神來,太上老君已跨上青牛往兜率宮而去了。
這就是蔚陽山九峰的來歷。后來還形成了每年三月初三的“九頂山廟會”,山門前聳立的兩塊龍頭巨碑的碑文中,就有“九頂會仙山”的記載。
其四、唐槐
蓬萊丹崖山天后宮院內(nèi)有棵唐代的槐樹,但相傳很早以前并沒有這棵“唐槐”。八仙到了蓬萊后,鐵拐李和張果老(一說呂洞賓)在這個院內(nèi)下棋,烈日當(dāng)頭,無以遮蔽。鐵拐李遂從他的葫蘆里倒出一粒種子埋在地下,施展法術(shù),念動咒語,轉(zhuǎn)眼間地面發(fā)出綠芽,很快長成一棵大槐樹,枝葉繁茂,樹冠如傘。二仙就在此樹下繼續(xù)下棋。
據(jù)稱,此樹自長成后就沒有任何變化。因是仙人施法生成,所以不再繼續(xù)長,也死不了,總是這副模樣。清道光年間天后宮失火,一夜之間燒毀廟觀三十余間,而這棵唐槐幸免于難,不免讓人浮想聯(lián)翩:莫非這棵槐樹真是八仙所栽?
蓬萊境內(nèi)關(guān)于八仙的傳說還有很多,不過大多跟風(fēng)物地名來歷有關(guān),如“銅井”、“南天門”、“太和廟”、“耍祖廟”、“仙人洞”、“扁擔(dān)石”、“四眼井”等等,篇幅所限,不能一一細(xì)述,倒不如深入蓬萊民間聽一聽,老百姓講述的民間故事或許遠(yuǎn)比紙面上的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