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南少林寺禪聯(lián) 古寺無燈憑月照
思絲醬
福清南少林寺有一幅絕佳的禪聯(lián),看了以后久久難以忘懷。
這幅禪聯(lián)的上聯(lián)是“古寺無燈憑月照”,下聯(lián)為“山門不鎖待云封”。短短的14個字,卻把禪門里的深山埋古寺那種遠離凡塵的清幽,以及與世無爭的境地,表達得淋漓盡致。
其實,這幅禪聯(lián)并不是南少林寺創(chuàng)意的。關于該對聯(lián)的形成有一傳說。相傳蒼巖山寺有寺無僧,后有一個書生路過時,有感于此,題寫了:“古寺無僧風掃地 山林有廟月為燈” 楹聯(lián),意境之優(yōu)雅,對仗之工巧,被傳誦一時。到了后來,寺中有兩個師傅,一名月照,掌管寺院;一名云封,掌管山門。還有數(shù)名小彌陀。重修寺院時,眾僧想重題楹聯(lián)。一小僧道:“危樓窗小可儲月 石屋檐低不礙云”。詩句雖頗有味道,但意境狹小了些,不取。一小僧題聯(lián):“朗月有情常照寺 祥云無緣不封山”。構思雖別出心裁,但余味不足,也不取。
轉眼到了中秋佳節(jié),由于蒼巖山崖陡溝深,林木陰翳,且寺院一片漆黑,一小僧向云封師傅提出:何不掛些紅燈增添雅興的建議,云封師傅脫口而出道:“不必,不必,古寺無燈憑月照”,無意中成就了上聯(lián),但苦思冥想?yún)s沒有下聯(lián)的意境。
當晚,眾僧山中拜月,不知不覺已至深夜,但云封師傅卻下山化緣未回。一小僧正要為山門上鎖,被月照師傅攔住了,月照說:“山門不鎖待云封”。不經(jīng)意間的“古寺無燈憑月照,山門不鎖待云封”,成了珠聯(lián)璧合絕佳聯(lián)句。
由此可見,禪聯(lián)是有感而發(fā)的,它與禪門生活環(huán)境是密不可分的。一幅好的禪聯(lián)之所以稱好,不僅通過形象把抽象的思想立意和深奧的哲理,用最富于形象性的語言體現(xiàn)出來,而且還要把畫題意境天衣無縫地含蓄表達出來。其中,還要包含著禪機、禪理。倘若過于顯山露水,或過于膚淺,就失去了禪機的作用。
禪門講的是“開悟”,開悟,就是慢慢地領悟、破解“蘊藏”著的禪機。開悟就仿佛是面對著一張暗藏著深奧知識的“藏寶圖”,需要耐心地去抽絲剝繭、悟出真諦。讀懂一幅禪聯(lián),就猶如破解一張“藏寶圖”,實中存虛,虛中存實。
當年,齊白石先生為老舍畫《蛙聲十里出山泉》圖,畫面上沒有蛙,只有幾只活潑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游動著,而這蛙聲也非是即時可“聽”見的,但蛙聲卻躍于紙上。這就是禪機、哲理。
“古寺無燈憑月照”,其意境很美?!肮潘聼o燈”說的不僅僅是古剎清貧,連點油的燈也供不起。其更深一層的含義是,僧人不比凡人為紅塵所累,夜晚來臨,寺僧無事,早早安歇,無事點燈,點了也白點,一片沉寂之下,古寺自然無燈。而“憑月照”則是說,古寺雖隱于崇山峻嶺密林之中,卻吸天地之靈氣,與清風為伴,明月為侶,自古寺院與世無爭,不管美辰良夜、世事變遷,任憑明月下西樓?!皯{”字用得好,“憑”是不受任何約束的,“管他怎么樣”、“任憑他怎么樣”、“愛怎么樣就怎么樣”,不去管,也懶得去管!“憑”字把寺僧那種 “白云悠悠、我心悠悠”之與世無爭之態(tài),表達得淋漓盡致。月幕下的薄影,反映出的是深山古寺,無月何妨,有月更佳。
“山門不鎖待云封”指的是寺院貧寒,“莊嚴無事爐煙起 不用關防俗子來”(曾茶山《僧廬》句),僧舍莊嚴,鎖不鎖門其實一樣,沒有半點意義?!吧介T不鎖”更加烘托出禪門那種“與世無爭”的佛門清靜?!按品狻币饩掣?,不僅有“云深不知處”意境,還暗喻著寺院所在處乃“深山藏古寺”。試想,如果不是處于崇山峻嶺之中,哪來的云霧封山呢?相比之下,即便鎖門,但其威力不可與“云封”相提并論,鎖門可以破門而入,而“云封”則“云深不知處”,只有云霧才知道其行蹤。在這里“待”字妙不可言,一個“待”字把禪門那種清幽、那種“優(yōu)哉游哉、悠悠哉哉”表現(xiàn)得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