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民間素菜
舊城空巷
潮州素菜是潮州菜的一大宗支。何以“素菜“要加前置詞“民間”?蓋因本文所指的素菜有別于寺院素膳,茲略述如后。
自唐宋以來,潮州一帶由于佛教的傳入,寺院庵堂應運興建,至清朝末葉,規(guī)模大小不等,約略逾百。其中較具規(guī)模、歷千百年得以保存下來的有潮州開元寺、潮陽靈山護國禪寺、揭陽雙峰古寺等。古代因佛教的盛行,潮州境內(nèi)相繼出現(xiàn)了不少文化較高、修養(yǎng)有素的高僧名尼,加諸不少因官場失意或逃災避難的名門望族、豪紳舊吏落發(fā)出家;事佛者服從于佛門不吃葷腥的戒規(guī),寺院素膳亦隨之盛行。潮州寺院素膳,大多模仿潮州葷腥菜式。這么一來,各款貢佛齋素亦相繼形成,制作考究,窮極工巧。其后,不少別具特色的齋素食譜在潮州地區(qū)各寺院中得以傳承。潮州素菜譜歷史上僅為佛門弟子所秘藏,千百年來所謂塵俗有別而鮮為人知,相傳潮州開元寺及潮陽靈山護國禪寺均有寺藏素菜譜若干冊。揭陽雙峰古寺亦有各款調(diào)理齋素秘笈,惜于十年浩劫中毀棄。
至于民間素菜,可謂是南國嶺東的一方水土所孕育的一朵烹飪奇葩。
也許,有些外地客人在農(nóng)歷正月初七日做客潮人家庭,吃過“七樣羹”,個個贊不絕口??粗纱翰恕撞?、油菜、厚合、芥菜、芥藍菜和生蒜下鍋,猛火快炒,再加入豬骨湯和精鹽,裝進煲鍋以文火煮之,待上桌之時,嫩爛滑口,濃郁甘美。五代的梁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載:“正月七日以七種菜為羹”,可知此菜式由來有自。潮人的老一輩則有“食七樣羹,食后變后生(年輕)”的食俗語。且看,此種酸咸平衡、兼有多種維生素的地方菜,正是符合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的科學用餐理念,這就是潮州素菜的一個例子。
潮州水陸物產(chǎn)豐富,四時蔬菜瓜果紛陳,南北干果齊備。潮州菜更接近閩菜以至淮揚菜的清淡,何況烹制“齋菜”耗費不多,故民間多有做素菜的習慣。迨至現(xiàn)當代,由于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學的高度發(fā)展,歷史上的塵俗界限正在逐步縮小,人們對素食菜肴中含有多種維生素以及各種營養(yǎng)成分,和吃素食能增強消化,增進健康的認識日益加深,潮州民間素菜亦已逐步深入社會,貽百姓之口福,為世人所樂道。
潮州民間素菜,若細分之,有家庭素菜和餐館素菜之別。前者重在營養(yǎng)搭配,變換口味;后者重在商業(yè)經(jīng)營,更注重菜品的色香味及上菜器皿的精巧別致和菜肴名的吉祥華貴。但是,兩者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
其一,大量采用四時應令蔬果為材料,鄉(xiāng)土風味濃郁。如“水果三絲烙”,以蘋果、山東梨和香蕉為主料,去皮取肉切成絲狀,調(diào)入生粉粘勻,均勻鋪放入“炒鼎(鍋)”中,以文火咯煎成定型 餅狀,再注入油,邊煎邊翻轉(zhuǎn),煎炸至酥脆呈金黃色,撒上花生末,即成佳肴。此道菜,若主料改變?yōu)橥炼?、香芋、地瓜,即成“素三果烙”;若選出用其它蔬果,即成“冬瓜烙”、“秋瓜烙”、“馬蹄烙”、“南瓜烙”、“番茄烙”等。又如,“梅羔金絲瓜”,以切成兩半的金絲瓜沸煮15分鐘后盛入盤中入凍保鮮,吃時把潮州特產(chǎn)梅羔醬淋在上面,撒上炒白芝麻,夏令吃之,鮮嫩爽口,梅羔味濃。尤其是那金絲瓜皮,據(jù)說還有益氣、抗癌等保健作用呢。而近期,由于超市中有魔芋、日本豆腐等新產(chǎn)品賣,潮州民間素菜也與時俱進,引入時新原料。如:“檸汁豆腐”,即以日本豆腐、鮮檸檬、芹菜粒三者為主料制成,開胃健脾,酸香可口。
其二,“素菜葷做”。由于民間素菜絕非事佛者的“食齋”,故推崇素菜葷做,即菜色的主料是蔬果,但不排除配上一兩味“葷”料。例如:“七彩豆腐羹”的主料為蘿卜、香菇、青豆、韭黃、豆腐,但也加入少許蝦肉、和雞湯?!拔宀仕亟z”,主料為五色椒、冬筍、櫻桃蘿卜、球莖茴香、咸菜和姜絲,但也少不了加上雞湯?!扒鍩跞贤琛保髁弦阅瞎?、蘿卜和芥藍梗雕刻為圓球丸狀,但還是要加上少許的雞湯和蝦肉,如此一來,湯清精美,多彩鮮艷,口味殊異。在諸多“素菜葷做”的菜品中,那“葷”的主角,大多是雞湯、肉骨湯、蝦肉或瘦肉片。
隨著現(xiàn)代高科技產(chǎn)品的出現(xiàn),經(jīng)過科學提煉的豆制品、海藻結(jié)晶、高級淀粉等各種新材料,以及佐料和調(diào)味品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為潮州民間潮素菜提供前所未有的豐富物質(zhì)基礎。再加上現(xiàn)代爐灶具如微波爐、可調(diào)溫油炸器具的使用,更給勤勞巧慧的潮州素菜廚師和家庭主婦主男們提供了制作素菜的廣闊空間,可謂方興未艾,大有發(fā)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