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的故事(2)
志鮮
項羽大軍堅守陣地,不予出擊,整座大營靜悄悄的,以逸待勞。這日探子忽然飛馬來報,說韓信大軍兵屯垓下,貼出榜文辱罵大王,細(xì)作抄來,獻與大王細(xì)看。榜文寫道,人心皆背楚,天意屬炎劉,劍光生烈焰,要斬項王頭。
項羽生性剛烈暴躁,點火就著,豈能容忍別人惡意取笑?!馬上就要點兵去捉拿韓信,周蘭等眾將拼命攔阻:“這是韓信的誘兵之計,不過是寫了這么幾句狗屁不通的詩文,煽動大王怒火,您萬萬不可輕舉妄動。”
項羽轉(zhuǎn)身故意征求李左車意見。
李左車道;“韓信本是自大狂妄之徒,故意口出狂言,根本嚇不倒大王。不過,依我看,您要保存自己的實力,也不能老躲著不動,您想韓信他們豈能久等不戰(zhàn),臼白讓士兵和戰(zhàn)馬消耗糧草,他們見您久守不攻,必會轉(zhuǎn)移力量去攻打您的領(lǐng)地彭城,如彭城失守,您可就無家可歸了。您若主動領(lǐng)兵出戰(zhàn),打了勝仗,自然可破劉邦漢軍;若不能勝,您還可以退歸彭城,此乃進可以戰(zhàn),退可以守的萬全之策。不過,我是初來之人,不敢多話。”
李左車巧舌如簧,力排眾議,左右逢源,處處有理,終于說服了剛愎自用的項羽主動出擊,率領(lǐng)10萬大軍向垓下進發(fā)。
項羽重臣虞子期是愛妃虞姬的哥哥,對項羽忠心不二,他察言觀色,早巳看出李左車心術(shù)不正,但項羽很難聽取別人的看法,他萬般無奈,只有去找妹妹勸說項羽回心轉(zhuǎn)意。虞姬跟隨項羽征戰(zhàn)多年,不但美貌聰明,因自幼讀書習(xí)劍,很能理解丈夫的稟性,常為丈夫分憂解難,項羽也能聽她勸解。今日聽哥哥所談李左車之事,憂慮萬分,暗暗著急:霸王這種獨斷專行、拒納忠言的狂傲性格,日久必敗于劉邦之手。很晚,項羽才回到營帳安歇,虞姬見項羽面色陰沉,越發(fā)小心伺候,為他脫盔解甲,輕聲細(xì)語問他為何氣惱。項羽說:“劉邦這個忘恩負(fù)義的小人,會合各路諸侯與我討戰(zhàn),還四散揭帖毀謗孤王?!?/p>
虞姬乘機勸道:“用兵之道,在于知己知彼,若以一時氣憤,草率出兵,恐怕劉邦漢兵勢眾,韓信用兵多詭詐,終非是大王之福?。 薄板又?,句句有理,孤若遲遲不敢出兵,豈不被天下諸侯取笑?”
“大丈夫能屈能伸,何懼別人恥笑?再說李左車伶牙利齒,底細(xì)并未摸清,需要多加小心為是。”
項羽攻心已定,連虞姬的苦口婆心也覺得煩躁啰嗦:“孤從起事征戰(zhàn),從未打過敗仗。孤此番出兵,若不滅漢誓不回程。妃子不必多言,明日發(fā)兵,妃子隨孤同行!”
虞姬怕惹惱項羽,不再多言,命人擺酒,伺候大王痛飲解憂。
第二天,楚營號角聲鳴,旌旗招展,項羽登臺,點齊各路兵馬,準(zhǔn)備出戰(zhàn)。忽然天上烏云翻滾,刮起一陣狂風(fēng),將纛旗旗桿咔啦啦攔腰折斷,項羽座下烏騅遍體抖戰(zhàn),蹦跳咆哮。眾兵預(yù)感不祥,大驚失色,項羽愛將周蘭勸道:“旗折馬吼,于軍不利?。 ?/p>
虞姬也勸:“今日出兵;望大王聽從勸諫,方能百戰(zhàn)百勝?!?/p>
項羽鼻子里哼了一聲,他與劉邦交手七十次征戰(zhàn),從無敗績,今日,箭上弦,刀出鞘,出發(fā)在即,豈有退回之理?!
在此關(guān)鍵,李左車又乘勢向霸王報告一個好消息:韓信好大喜功,聚攏來眾多兵將,卻不知拖累也太大了,眼看糧草接濟不上,他已命令一部分軍隊返回駐地,漢王劉邦也領(lǐng)著一部分人馬回了成皋,我們應(yīng)乘此機會,加速行軍出擊漢軍。項羽聽此消息,進攻的決心更加堅定,立即帶領(lǐng)大軍快速向垓下進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