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傳統(tǒng)葬禮很簡樸
信然郎
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死后,其尸體的處理和安葬,引發(fā)全球熱議。阿爾及利亞《論壇報》的一篇文章稱,不論卡扎菲有多少罪孽,但將死者暴尸,并任人圍觀,是不符合傳統(tǒng)的野蠻行為。那么,傳統(tǒng)的利比亞葬禮什么樣?部族首領、國家元首的葬禮和普通人的有無區(qū)別?
死于戰(zhàn)爭無需清洗就可安葬
利比亞有很多部族,但絕大多數(shù)國民信奉伊斯蘭教,因此該國葬禮帶有濃厚的伊斯蘭色彩。按照利比亞人的習俗,人去世后,其遺體應由直系親屬陪伴并照料,盡可能在24小時內安葬,最好不超過3天。在這期間,遺體應被清洗潔凈,并裹上白布,在七竅處灑上香料,裝入棺材,停放在陰涼、寬敞、通風的地方。通常,非同族、未沐浴者均不得探看遺體。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戰(zhàn)場上,無需進行例行的清洗,可以身著戰(zhàn)死時穿的血衣安葬。在鄰國馬里的“馬里在線”網站上曾有人撰文指出,利比亞執(zhí)政當局應該允許卡扎菲所在部族領回遺體,按尋常親友去世的葬儀安葬,否則“等于承認卡扎菲戰(zhàn)死是正當?shù)摹薄?/p>
不許哭泣,不用跪拜
利比亞雖是阿拉伯國家,但地處非洲,也受到撒哈拉以南葬儀的影響,習慣于在安葬前的最后一夜通宵守靈,送亡靈最后一程。守靈通常在露天舉行,有些部族則會搭建臨時性的布篷,同族人和親朋好友屆時都會出席,出席的人越多,表明死者生前越受人尊敬。一些部族遵循“葬禮不宴客”的傳統(tǒng),不為來賓提供飲食,許多來賓會自帶食物。
利比亞人講究送葬,部族和家族的男性成員都有送葬的義務,送的人越多,表明死者越受尊敬。送葬者會將死者抬到墓地,然后由阿訇誦讀“古蘭經”,安葬后還需進行“罰贖”儀式,為死者生前的無心過失尋求真主的諒解。按照《古蘭經》的說法,親人去世是“升天”,是好事不是壞事,因此在一些部族里不允許為死者哭泣。不論是否允許哭泣,葬禮是不鞠躬、不跪拜的。
利比亞的土葬形式是深坑掩埋,地面上留拱形墓冢。伊斯蘭教認為,人是由大地的“土”造化成的,死后也應回歸于土,所以逝者下葬是不用棺材的,只用一塊白色的裹尸布通體包裹。在利比亞的浩瀚沙漠里,偶爾有一堆堆略高于地表的沙丘點綴其中,這些小沙丘就是墳墓,沒有墓碑和任何標志。這些墓地,用不了多少年,就會被那滾滾而來的黃沙埋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