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中秋節(jié)食俗(3)
半符堙
值得一提的是饒平中秋的“白糖糕仔”,這種糕仔不僅是中秋用來祭祀祖宗、神明和拜月,各村社的“月娘會”還選出制作工藝精湛、質量上乘的糕仔,裝盤砌塔,展出競賽。糕仔的制作是將糯米篩去碎米,然后用慢火炒熟,再碾成粉末,與煮好的糖漿揉成糕料。餡料則是炒熟的芝麻或花生仁搗碎摻白糖。糕印有各種樣式、狀貌的鐵制品、銅制品、木制品等。饒平“賽糕仔”的風俗由來已久,至今仍盛行。
“云片糕”也是中秋節(jié)人們最愛吃的糕餅,它由糯米、白糖、豬油、白芝麻、瓜仁、欖仁等制成,工藝十分精細。糯米要碾去米皮,保留潔白米心,然后炒熟。炒時需控制好火候,既要耐心反復翻動,不使過火燒黃,又要保證熟透。炒熟后研末過篩,使之成為粉末。白芝麻同樣要炒熟研粉。再把豬油、白糖、欖仁、瓜仁、香料等,與上述兩種粉料摻和,攪拌均勻之后取適量糕粉放人糕模中碾壓,使糕粉凝固成塊狀,取出后用刀均勻切片,只留刀痕,成塊包裝。云片糕清甜松潤,可以一小片、一小片取出,柔軟而不折斷,且氣味芳香,細膩爽口。
農歷八月,是潮汕的許多蔬果成熟收獲的季節(jié)。其中的芋頭、柚、柿、菠蘿、林檎、梨、香蕉、石榴、楊桃、油甘。龍眼等,也被用作拜月供品,故民間也有把中秋節(jié)稱為“水果節(jié)”的,中秋節(jié)吃芋頭和水果,也形成節(jié)日的食俗。尤其是芋頭和柚,是中秋非吃不可的,這與潮汕百姓日益高漲的反元情緒有關。南宋末年,元兵大舉南下,圍攻潮州城,馬發(fā)率眾堅守,元兵屢攻不下,后賊人陳懿等投敵,導引元兵人城,元兵人城后大肆燒殺劫掠,血洗府城。百姓記下了這筆血債。元朝末年,元統(tǒng)治者深感末日到來,對地方百姓施行暴政,占奪百姓財物,奸淫良家婦女,剝奪人民游神聚會等權利,廣大民眾對蒙古貴族和元兵恨之入骨,罵元兵為“韃鬼”(古時泛稱北方日蒙古等少數民族為“韃靼”),把中秋食芋頭時剝芋皮稱為“剝鬼皮”,把柚吃柚肉稱為“吃鬼肉”。元朝滅亡后,古人為了不忘階級仇、民族恨而把這一食俗承襲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