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龍女樹的傳說
正漢君
玉龍山下有一湖泊,叫玉湖。湖邊有棵桔樹,樹干蒼勁,枝葉婆娑,每年結出累累桔子,甜得像蜜一樣。當?shù)厝私兴褒埮畼洹?,并流傳著關于此樹由來的故事。
龍女是納西族木氏土司的女兒。一天,她外出看見一位英俊的牧羊青年,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她希望同牧羊人一塊生活。土司認為這是敗壞門風、大逆不道的丑事。為拆散這對情人,他派人抓來牧羊人,把他活活燒死。后來,又將堅貞不屈的龍女,囚禁在木氏王府別墅的樓閣里。悲傷欲絕的龍女日夜痛哭,淚水匯成了玉湖,最后浸塌了樓閣。第二年,湖邊長出一棵桔樹,人們都說這是龍女變的。
神話傳說表達了納西人反抗壓迫,追求婚姻自由的強烈愿望。
從13世紀開始,土司確實曾是這里的統(tǒng)治者。300多年前,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來到這里,他見木氏土司富麗堂皇的別墅和游樂的長廊、鹿苑,曾感嘆其“宮室之麗,擬于王者?!鼻趧谥腔鄣募{西人,為麗江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在現(xiàn)存的文物古跡中,除了木氏府邸,還有白沙村的大寶積宮、琉璃殿、大定閣和大覺宮等處的著名壁畫,以及像五只鳳凰亭亭王立的五鳳樓,等等。
不過,今日聚居在麗江地區(qū)的納西人,并非是這里的土著民族。據(jù)載,納西人是1700年前從今日四川的西昌(古稱邛,qióng)和漢源(古稱邛)南遷而來的。那時的納西先民叫“旄人”,是一支以游牧為生的部落。秦漢時代,他們便以畜養(yǎng)的牦牛、筰(zuó)馬和其它物產(chǎn),與來自巴蜀的漢族商人換取鐵器、布匹、鹽巴等日常用品。
再往上追溯,納西族先民原是古代羌人的一支,因為自古放牧牦牛,或在遠古更曾以牦牛為其圖騰,故后人稱之為“氂牛羌”(氂與旄、牦均為同音異寫字,máo)的后裔,他們在中國西北地區(qū)過著游牧的生活。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擺脫強大的秦國的威脅,在忍季父卬的率領下,沿著江河,從青海、甘肅漸次南遷到四川的邛、卬之地。
有趣的是,作為古代放牧牦牛的羌族的后裔,納西人尚保留了一些崇拜牦牛的遺俗。例如,納西人常把勇敢的英雄比喻為“盤”(牦牛)和“拉”(老虎)。納西族東巴教開壇誦經(jīng),首先要請牦牛和老虎把守壇門。東巴張掛的神像,左右兩側也得畫上牦牛和老虎護衛(wèi)。至于尋常百姓人家,他們用麻布或木牌做成三角形小旗,請東巴在旗上畫上牦牛和老虎,把牦牛旗掛于大門左側,將老虎旗掛于大門右側,以祈守門護宅,居家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