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狗的詩詞42首(2)
學(xué)博子
魏晉·張儼《賦犬》
守則有威,出則有獲。
韓盧宋鵲,書名竹帛。
張儼(?—266年),字子節(jié)。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吳國學(xué)者。弱冠時即知名,歷任顯職。以博學(xué)多識,拜大鴻臚。寶鼎元年(266年),奉命與丁忠出使西晉,吊祭晉文帝司馬昭。在洛陽,不辱君命。于歸途中病逝。其子為文學(xué)家張翰。
唐·方干《夜會鄭氏昆季林亭》
卷簾圓月照方塘,坐久尊空竹有霜。
白犬吠風(fēng)驚雁起,猶能一一旋成行。
方干(836—903),字雄飛,號玄英,門人私謚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為人質(zhì)野,喜凌侮。每見人設(shè)三拜,曰禮數(shù)有三,時人呼為“方三拜”。
唐·盧綸《山店》
登登山路行時盡,決決溪泉到處聞。
風(fēng)動葉聲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云。
盧綸(739-799年),字允言,今保定涿州市盧家場村人。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唐·成彥雄《寒夜吟》
洞房脈脈寒宵永,燭影香消金鳳冷。
猧兒睡魘喚不醒,滿窗撲落銀蟾影。
本詩出自《全唐詩》(卷759-18),作者成彥雄,字文幹。南唐進(jìn)士。
唐·施肩吾《山中喜靜和子見訪》
絕壁深溪無四鄰,每逢猿鶴即相親。
小奴驚出垂藤下,山犬今朝吠一人。
作者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jìn)士,唐睦州分水縣桐峴鄉(xiāng)(賢德鄉(xiāng))人,字希圣,號東齋,入道后稱棲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區(qū)第一位狀元(杭州孔子文化紀(jì)念館語),他集詩人、道學(xué)家、臺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于一身的歷史人物。
唐·徐凝《再歸松溪舊居宿西林》
五粒松深溪水清,眾山搖落月偏明。
西林靜夜重來宿,暗記人家犬吠聲。
徐凝,唐代(約公元八一三年、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詩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度圃姟蜂洿嬉痪?。
唐·曹唐《小游仙詩》
冰屋朱扉曉未開,誰將金策扣瓊臺。
碧花紅尾小仙犬,閑吠五云嗔客來。
曹唐,唐代詩人。字堯賓。桂州(今廣西桂林)人。生卒年不詳。初為道士,后舉進(jìn)士不第。咸通(860~874)中,為使府從事。曹唐以游仙詩著稱,其七律《劉晨阮肇游天臺》、《織女懷牽牛》、《蕭史攜弄玉上升》等17首,世稱“大游仙詩”?!短撇抛觽鳌贩Q他“作《大游仙詩》50篇”,則當(dāng)有遺佚。其七絕《小游仙詩九十八首》,尤為著名。
唐·白居易《犬鳶》
晚來天氣好,散步中門前。
門前何所有,偶睹犬與鳶。
鳶飽凌風(fēng)飛,犬暖向日眠。
腹舒穩(wěn)貼地,翅凝高摩天。
上無羅弋憂,下無羈鎖牽。
見彼物遂性,我亦心適然。
心適復(fù)何為,一詠逍遙篇。
此仍著于適,尚未能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