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宣筆
夏慕槿蘇
宣筆為安徽省涇縣文房四寶之一,因產(chǎn)于安徽宣州(今宣城)而得名。又名“徽筆”。據(jù)韓愈《毛穎傳》記載公元前二三年,秦將軍蒙恬南下時途經(jīng)中山(安徽省涇縣一帶山區(qū))發(fā)現(xiàn)這里兔肥毫長,便以竹為管,在原始的竹筆基礎上制成改良毛筆。盛行于唐、宋,諸葛氏、呂道人、汪伯立等,均一代制筆名手。元代以后湖筆漸興,宣筆漸衰,但亦不乏高手,如徽州詹斗山、詹素文、胡竹溪、張?zhí)鞂殹⒉芩鞴?、胡開文等人,也頗負盛名。
近年來宣筆制造業(yè)發(fā)揚傳統(tǒng)工藝,多方求教于書畫名家,繼承創(chuàng)新,現(xiàn)在宣筆的品種已多達三百多種,選料嚴格,工藝考究,精益求精。有名家設計的“鶴頸”“古法胎毫”、“蓮蓬斗筆”、“北尾合毛”,都達到了尖、圓、齊、健的四法要求。它不僅暢銷國內各省、市,還遠銷日本、東南亞、歐、美各國。
宣筆的產(chǎn)地涇縣青戈江上游的花林,是個青山疊嶂、碧水如帶、翠竹璧合、幽逸秀麗的地方。涇縣產(chǎn)筆,歷史久遠。相傳古代自有書契以來,我國便開始有筆,不過早期的毛筆很簡易,也不叫筆。戰(zhàn)國時期楚稱筆為聿,吳稱不律,燕稱弗,到了秦代始稱為筆。據(jù)記載,公元前二二三年,泰將蒙恬南伐楚國,路過中山(即現(xiàn)在宣城、涇縣一帶),得 到毛純質佳的兔毫,遂制造出第一批改良的秦筆。后人因稱豪恬為筆工之祖師,那么,這種以中山之毫所制的親筆,應該說就是今天宣筆的祖先了。
宣筆一向以選料嚴格、精工細作著稱,具有裝模雅致,毛純耐用,剛柔得中,尖圓齊健兼全的獨特風格。唐、宋時代,宣城兔毫(又稱紫毫)筆極受書畫名獲的仰慕和追求。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下膾炙人口的《紫毫筆詩》:“江商石上有老兔,吃劉飲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庇衷疲骸懊繗q宣城進筆時,紫毫之價如金貴?!痹娙斯ピ谟H試宣筆后,欣然寫 了《詠宣州筆》,盛贊道:“落紙驚風起,搖空邑露濃,舟奇與紀事,舍此復何從!”唐律把宣筆列為“貢品”,作了“歲貢青毫六兩,紫毫二兩”的規(guī)定。到了宋代,筆工巧匠輩出,制筆技術又前進了一步,筆桿的雕鏤藝術也達到了精美絕倫的地步。當時全國制筆業(yè)中,以宣城諸葛高、諸葛漸、諸葛元等名聲最重。梅圣俞詩贊:“筆工諸葛高,海內稱第一?!敝膶W家蘇東坡 應試時用宣州筆,經(jīng)“終試不敗”,遂“以為珍玩”,平生書字每得諸葛筆則宛轉可意,自謂除宣城外,不僅嶺南無筆,就連“都下”亦無稱心之筆。大書法家黃庭堅在接受反人贈筆之后,拍案叫絕,喜書《謝送宣城筆》??梢?,宣筆當時在全國的聲譽 與地位,確實為其它筆種所不及。
但至元代,由于蒙古貴族對工藝美術的嚴重摧殘,宣筆的顯赫地位,逐漸為浙江善璉鎮(zhèn)(善連古屬湖州府治理)產(chǎn)的湖筆所取代。在城筆工多淪為奴隸,一部分流散到徽州依附制墨業(yè)謀生,一部分遠走浙江、江蘇等地。到了二十世紀初,科舉制度廢除, 引進了自來水筆,全國所有制筆業(yè)都瀕于技絕人亡的境地,更不用說宣筆了。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涇縣宣筆廠,多方聘請筆工老藝人,使宣筆重新復蘇,終于又回到了全國名牌的地位。
現(xiàn)在,宣筆的品種已擴大到二百多種,年產(chǎn)量達五十萬余支。根據(jù)選用原料的不同,大致可分紫毫、狼毫、獾毫、羊毫等幾大 類。過去還用貂毫、鼠須、雞毛、人須、胎發(fā)等原料制筆。一支高級宣筆,選毫尤為精嚴,制作程序也十分繁雜,非一人一手或 一朝一夕可就。從選毫到成筆,還須經(jīng)過水盆、裝套、修筆,檢驗、裝球等五個車間十幾道工序。一支上品宣筆至少要修整二次, 并用放大鏡檢查,足見空筆制作之精湛和筆工藝人之辛苦。 粉碎了“四人幫”,安徽制筆業(yè)也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目前,我省除涇縣宣筆廠外,尚有六安一品齋、臨泉譚棚筆廠等, 均各呈其秀,發(fā)展喜人。其中,涇縣宣筆廠精制的“石獾”,“宣州紫毫”、“純紫尖毫”、“ 黃山煙霧”、“脫穎狼毫”、“烏 溪清泉”等各種硬毫筆,以及特選山羊毛峰穎制的“長頸鹿”、“鶴頸”、“筍鋒”等長鋒羊毫筆,都受到國內外書畫家的贊 譽。當代著名書法家林散之非常欣賞“長頸鹿”筆,題詩稱頌道;“人人都殯湖州筆,豈料涇城筆亦住’秋水入他花入座,斜箋小 草興無加,新制幾支初試手,尖圓齊健足堪夸,誰謂令人不如古,蒙恬自是后生氛”如今,涇縣宣筆廠制的高級書畫筆,除供應北京榮寶齋、上海朵云軒等書畫店和二十多個省市外,每年還有大宗出口。遠銷日本及東南亞各地。
宣筆有“裝潢雅致、毛純耐用、剛柔適中、尖圓齊健”的獨特風格。其種類較多,有260個品種,其中“古法胎毫”、“玉管宣筆”、“安吳遺訓”、“黃山煙霧”、“夢筆生花”等為珍貴名筆。而“古法胎毫”、“夢筆生花”、及“蓮蓬斗筆”等品種,別具風格,為國內獨一無二,深受書畫家好評。大書法家王羲之、柳公權為了取得宣筆,曾向宣州筆工陳氏和諸葛氏寫過“求筆貼”。書畫家劉海粟贊宣筆為“宣筆縱橫,蟬蛻龍變”,同時他還監(jiān)制“蓮蓬斗筆”的生產(chǎn),造型別致狀如蓮子,很受文人墨客歡迎。
涇縣宣筆廠生產(chǎn)的高級書畫筆,除供應北京榮寶齋、上海朵云軒等書畫店和國內20多個省市外,每年還出口10多萬支,遠銷日本、東南亞、西歐及美洲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