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寧榆村婚嫁習(xí)俗(3)
蘊秀桑
第三日為“三朝”,新人雙雙到祠堂拜謁祖宗;在返回的路上,新娘還要“走馬”:族人準備了兩條長板凳,當街放定;一女客扮成馬僮,扶著盛裝的新娘登上長凳,一步三搖地走完一凳,前邊又接一凳……“走馬”需要有平衡技巧,對于裹著一雙小腳的新娘來說確實不易,再加上眾目睽睽當街亮相,不免膽怯羞澀,大出洋相,引得眾人哄堂大笑。新娘若按俗約規(guī)規(guī)矩矩,一般是走個過場見好就收;若不配合或扭捏作態(tài),那就越發(fā)激起大家的“雅興”,逼得新娘一再走下去,直到低頭求饒為止。此俗外地罕見,其意有二,一為當眾“亮”新娘,以后見面族人多關(guān)照;二為“難”新娘,煞其性子以后做個好媳婦。當日中午,男家設(shè)席宴女客,新娘坐首席。酒后,新娘由長親陪伴,逐一向六親敬茶施禮,謂之“女認親”。
“回門” 雖然不在“六禮”之中,但對女家來說卻是十分隆重的,因為新女婿和嫁出門的女兒第一次雙雙回門,故此要遠接遠送,大宴親朋。不過,不管路近路遠,新婚夫婦當日必須返回,蜜月里的婚房絕對是不能空床的。舊時“回門”一般是“三朝”后一日,近代人刪繁就簡,改在喜期當日:新娘被接到婆家舉行婚禮以后,于午前趕到娘家“回門”;路遠趕不及的,新郎事先等在中途,待接親的隊伍一到,當即換一套禮儀,與新娘一起雙雙“回門”;此舉雖然不合俗禮,但無疑是時代進步的象征。這一日,新女婿最大,坐首席?;亻T以后,新娘只能等到蜜月結(jié)束后才能“歸守”。
縱觀榆村地區(qū)婚俗,大多帶有古風(fēng)遺韻,如:“迎娶不用樂”,正合《禮記·郊特牲》“婚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所云;有些現(xiàn)象則又與古俗大相徑庭,如:“新郎娶婦不親迎”,而古代只有“天子至尊無敵,無親迎之禮”,榆村民間竟有此俗,實是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