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老蘇州”怎么過
藝碩子
民間把“立春”看作是春天的開始。立春也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古時,立春前后,民間有行春、打春、拜春等風俗活動。時至今日,“老蘇州”仍在以不同的方式慶?!傲⒋骸钡牡絹怼?/p>
春卷、餛飩、春早團子、春餅老少“咬春”正忙
古人立春時有食用蘿卜的習俗,叫“咬春”。蘇州地區(qū)一直有吃春餅的習俗。顧祿在《清嘉錄》中說:“春前一月,市上已插標供買春餅,居人相饋貺?!弊蛱?,姑蘇區(qū)金閶街道白蓮社區(qū)、金夏社區(qū)和留園街道嘉業(yè)陽光城社區(qū)等分別舉行了老少“咬春”迎立春活動,來自社區(qū)的孤寡空巢老人、志愿者、美食達人、新蘇州人和孩子們,一起包春卷、餛飩和餃子,畫春蛋,擺春宴,找尋春的味道。
以前在蘇州農(nóng)村,趕上立春節(jié)氣時,大家還會做一種春早團子。喜歡吃甜食的,可以在團子里放芝麻、豆沙等;喜歡吃咸的,則可以包點蘿卜絲。“我們小時候,還有一種春餅也是在立春時吃的,春餅就像大餅一樣,咬春餅就是‘咬春’了”,75歲的黃永年老伯興致勃勃地回憶起老蘇州的立春習俗。
迎春、鞭春牛、掛春幡、曬種古時立春習俗多
蘇州民俗專家蔡利民介紹說,古時,蘇州人的立春活動還要豐富。
立春的前一天,蘇州知府要率領知縣到婁門外的柳仙堂去行迎春之禮,迎芒神和春牛。迎春隊伍前面,有衙役鳴鑼清道,五彩繽紛的旗幟、旌幡等儀仗走在最前面,隊伍中還有各種各樣的文藝表演,即所謂的“社伙”。立春這天,蘇州人還有鞭打春牛的習俗。耕牛是農(nóng)事的象征,鞭春牛蘊含著對勤勞農(nóng)耕的勸勉和五谷豐登的期望。立春時,人們還要相互慶賀,蘇州人將此稱為“拜春”,同時像過年一樣,還要對神靈、祖先進行供奉祭祀。
立春日,蘇州以前有掛春幡、戴春勝、贈春球的習俗。春幡是一種彩旗,標志著新春。
人們又以絹彩紙剪裁成小型的春幡,插于發(fā)髻或系于花枝,有“春勝”“彩勝”等稱呼。春球也是類似的物品。
立春以后,農(nóng)民們就要將稻種拿出來曬,叫“曬種”,即將留作種子的稻谷平攤在曬場上,連曬兩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