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靖姑信仰與傳說
淑瑤
三山女神陳靖姑,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秱}山區(qū)志》有載:陳靖姑于唐天佑元年(904)正月十五日生于藤山下渡,父陳昌,夫劉杞,堂兄陳守元,南臺閭山學法,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卒,享年24歲。
陳靖姑一生"講經(jīng)行法,降妖伏魔,扶危濟難,救產(chǎn)護胎",尤其是祈雨,除妖,拯救萬民,做了許多好事;千百年來,深受廣大民眾的愛戴,乃至于被神化,群眾為她建廟紀念。當時福建、江西、浙江和臺灣等地香客紛至,朝謁無虛日。按返榕探親的臺胞說,目前僅臺灣島內(nèi)就有一百多座宮廟供奉陳靖姑。據(jù)說在臺灣有兩大民間信仰,海上漁民信奉"海上女神--媽祖林默娘",陸上民眾普遍信奉"陸上女神--臨水夫人陳靖姑";陳靖姑被民間視為婦女、兒童的保護神,可與湄州的林默娘相媲美。
由于陳靖姑的信仰,歷史悠久,影響廣泛,稱得上三山女神。福州是陳靖姑的故鄉(xiāng),三山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她舍身救民的奉獻精神。福州各地對陳靖姑文化的研究,已經(jīng)逐步深入。
三山女神陳靖姑,乃閩縣(今福州市倉山區(qū)下渡十錦祠)人。父陳昌、母葛氏,于唐天佑元年正月十五日生下靖姑。她三歲時,能念觀音咒,十三歲時,父母將她許配與赴任古田縣當教諭的劉勛之子劉杞為妻,十五歲逃婚去閭山大法院學習道家法術,十八歲到古田成婚?;楹蟊甲吒V莸貐^(qū)各地,降妖伏魔,治病救人,聞名遐邇。廿四歲懷孕居家,因其兄陳守元奉令祈雨未果罪該斬首,不得已求她相助,陳靖姑見義勇為,脫胎后到龍?zhí)督瞧碛辏攘巳f民,不幸被"長坑鬼"暗害小產(chǎn)而亡。閩王加封她為"崇福昭惠臨水夫人",俗稱"臨水奶"。陳靖姑成為神祇之后,到處顯靈,為民除害,造福人群,因此各地紛紛建廟祭祀。明代學者徐到過古田臨水宮,題詩云:
"臨水遺廟祀嬋娟,少女空靈五代年;蝌蚪縱橫階下出,妖蛇跨壓水中眠;春秋野老更羅帳,伏臘村童送紙錢;苔滿古碑行客吊,妝臺無主鎖寒煙。"
陳靖姑一生與莆田、福州、寧德古田這三地淵源深厚,其父陳昌與兄長陳守元常住福州,靖姑嫁予古田劉杞,并長時在莆田嵩山(今東莊鎮(zhèn)象山)修煉。
陳靖姑“講經(jīng)行法,降妖伏魔,扶危濟難,救產(chǎn)護胎”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善事好事,千百年來,深受廣大民眾的愛戴。至今古田、福州、莆田等各地都建有為數(shù)眾多的靖姑廟宇。2010年,陳靖姑信俗列為莆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名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被民間尊奉為“婦幼保護女神”——陳靖姑的美麗傳說。
傳奇身世
陳靖姑,小名陳十四,又稱“臨水夫人”。據(jù)記載,陳靖姑于唐昭宗乾寧元年(公元894年)生于福州倉山下渡。相傳其母葛氏將近臨盆在河邊洗衣時,偶見荔枝浮在水面,她撈起剝開一看是白嫩嫩的果肉,湊近聞之,不覺一骨碌落下肚中,不久靖姑就誕生了,頓時異香滿室,因誕生許久不笑不鬧,其父母為其取名靖(靜)姑。靖姑自幼聰慧端莊,悟解玄機。三歲能念觀音咒,七歲能通讀詩書,十三歲時,父母將她許配劉杞,十五歲延婚到閭山大法院拜師學法。
陳靖姑入閭山大法院學法后,由于專心勤學苦練,從而學得設醮法、斬蛇術、破洞門、呼風喚雨、縮地騰空、退病卻瘟等道術,唯不肯學習扶胎救產(chǎn)、保赤佑童。許真君嘆問她為何不學?靖姑對曰:"未嫁之人怎便入穢室,故弟子不學也。"三年后,命其下山醫(yī)父救夫。因而授她七星劍法、平妖角及十部道書,并囑咐說:"賢徒離大法院后不宜回首觀望,切記勿違。"可是她行廿四步時,想起師父精心傳授恩重如山,心中依依難舍,卻回首再拜。許真君嘆她不聽己言,認為靖姑廿四歲難星難逃,便戒曰:"你須謹記廿四歲時,不可動法器,切勿忘!"靖姑十分感激。
學成歸來后,她結識了眾多姐妹,教授法術,同心苦煉,游走各地,救危助困。
臨水斬蛇
相傳,閩宮中有白蛇為魅,為害鄉(xiāng)里,隱于宮中,幻化為閩王的王后,迷惑閩王。閩王及親信官員無法辨別真假王后,后宮雞犬不寧。危難之際,閩王召求靖姑入宮相助。
陳靖姑率領眾姐妹連夜趕至,念動真言,噴灑雄黃,蛇妖現(xiàn)形,仗劍斬之。靖姑繼而又布施閭山正法,復活了三十六宮娥。閩王感念救危之功,遂將三十六宮娥賜予靖姑,追隨靖姑助危紓難,敕封她為慈濟臨水夫人。
脫胎祈雨
后梁貞明四年(公年918年),閩地大旱,田園焦枯,百姓驚恐不安,地方官員與百姓紛紛祈雨。福州旱情同樣嚴重,陳靖姑胞兄陳寧元時任閩國天師,奉命率眾祈雨未果,不得不向其妹靖姑求助。
此時,陳靖姑身懷六甲,她明知脫胎祈雨將兇險異常,同時也違背師父二十四歲戒動法器的教導,但想到黎民維艱,靖姑明知不可為而欲為之。她拜翁姑、別丈夫,叩雙親,披發(fā)仗劍,竟脫胎駕云白龍江,執(zhí)法器,啟法術,福州城頃時,大降甘霖,施澤萬民。
與此同時,不幸隨之降臨。白蛇精、長坑鬼兩妖乘機結伙喬裝悄然潛入靖姑家,竄入房間,盜取靖姑腹中暫脫的孕胎。靖姑感知大怒緊追,長坑鬼逃落水口,白蛇精飛入臨水洞,靖姑法壓蛇精,令其永不出洞。由于她未學救產(chǎn)之術,又因兩妖使壞產(chǎn)后動了胎氣,陳靖姑終因難產(chǎn)而死,年僅二十四歲。她臨終前發(fā)誓:“不救產(chǎn)難,誓不為神?!?/p>
陳靖姑死后,在民間,傳聞多見其現(xiàn)身助產(chǎn)護嬰,老百姓紛紛立廟奉祀,尊她為“助產(chǎn)女神”?,F(xiàn)在位于東莊鎮(zhèn)的靖姑祖廟,廟宇莊嚴,香火鼎盛。
護產(chǎn)保嬰
傳說,清道光年間,皇后分娩難產(chǎn),眾太醫(yī)束手無策,道光帝魂不守舍。這時閩地大司寇陳望坡趕往啟奏皇上道:“臣故鄉(xiāng)臨水夫人善救難產(chǎn),陛下可御香求救,托陛下洪福,定?;屎筇訜o虞?!钡拦饣实垭S即在殿前設下香案,親自執(zhí)香跪拜,頻頻呼道:“祈請臨水夫人降臨搭救……”,隨后,內(nèi)侍前來報喜皇后順產(chǎn)皇兒。
自此,產(chǎn)婦臨產(chǎn)前常有人家中掛上靖姑神像,焚香擺案供祭,順產(chǎn)后即將神像焚化。如遇難產(chǎn),祈求臨水夫人降臨搭救,必逢兇化吉。相傳,靖姑曾收伏一只金毛虎,專為民間嬰孩收驚與解毒療痘。若嬰兒出生后或未滿周歲逢雷聲、驚嚇等,要恭請靖姑收驚。過去,小孩外出,鼻頭要染上灶頭黑煙作記,是預防邪魔侵犯,此說與靖姑的相關。家有嬰孩的人家,護理的過程??梢妺雰荷衩氐男蚩?,那是跟隨靖姑的“婆姐們”正教習嬰孩練習表情呢,民間俗稱“弄婆姐”。
信仰習俗
靖姑的傳奇一生,是以除蛇妖為主軸展開傳奇故事,死后成為“救產(chǎn)護嬰”的女神,老百姓感其恩德,倍加崇祀。歷代王候加封敕賜,五代閩王賜予三十六婆官,樹碑紀念。南宋淳祐年間,理宗皇帝追賜其為“慈靖夫人”,賜額“順懿”;清乾隆皇帝封賜其為“陳太后。”
歷代朝廷共30多次詔封陳靖姑,冊封名號先后有“臨水夫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太乙仙姑”、“注生娘娘”、“陳真人”、“順天圣母”等等。
關護婦孺、扶正驅邪、抑惡揚善、大愛護民,成為陳靖姑信俗文化的核心內(nèi)涵。這一內(nèi)涵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價值觀和道德觀相融合,各地信眾通過形式多樣的民俗活動,傳遞和弘揚陳靖姑文化,表達樸素的關愛與向善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