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貴港人生禮俗
偉茂子
人生禮俗是文化的產物,是人類獨有的文化現象。通常分為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和葬禮,貫穿于人的一生生活過程的始終,在人們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記憶影響極深。
港南區(qū)橋圩鎮(zhèn)姚平村有史記載的是南宋成淳四年(公元1269年)建村,距今約有740年,先民多為從山東、河南遷來,民情風俗有中原漢族和南方少數民族融會的特點,而且后代的人散居全市各地,其人生禮俗在全市內外的影響較大,這個村的禮俗也許能反映許多農村的風俗習慣及沿革、發(fā)展、演變的情況,并且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起來。
一、妊娠習俗
一個人的生命開始是懷孕,稱為妊娠。結婚請酒時,主人愛以椰子糖果、花生、棗子宴請客人,意為“早生貴子”,盼望生兒育女?;楹蟮膵D女若兩三個月沒有月經,或有厭食、嘔吐現象,一般視為懷孕。辨別胎兒是男是女,一是看孕婦走路,觀察孕婦先用哪只腳跨入門檻,如先用左腳跨入,多為男子,右腳先跨入門檻多為女子;二是看孕婦吃食,愛吃辣味多為男子,愛吃酸味多為女子;三是看肚子部位,挺起在中上或左邊部位多為男子,突出在中下或右邊部位多為女子。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特別是有錢人更重視要生男子,傳宗接代。
一般人家對頭胎是男是女無關重要,貧窮人家許多希望頭胎生女子,認為女子勤勞,“女大好幫工”。對二胎、三胎,無論貧富家庭都極為關注。多胎無子或婚久不育的婦女,有的要尋醫(yī)問藥,有的則要敬神拜佛“求子”。求子的婦人在觀音誕、娘娘誕、龍母誕之日,備香燭、紅布、花生、蓮子、水果等,到廟里供奉,并給這些能“賜子”的神像掛上紅布。
孕婦妊娠后,一般不干活,夫婦盡量減少房事,分床分居。睡的床不得搬動,家里的墻壁不得打釘,不得動土,否則就觸犯“姆六甲”。相傳,姆六甲是生殖人類的始祖,俗稱“床頭婆”,神位就在床頭,不能驚動,禁止犯忌。食物力戒酸味,避免說“酸死”(孫死)之類不吉利的話。這些忌諱,意為“安胎”。
現在這些習俗少了,孕婦可以吃安胎藥,在“圍產期”還有計生人員跟蹤服務,預防意外。
二、分娩習俗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舊時孕婦害怕早產,七、八、九月分娩有“七生八死”、“九死一生”之險。由于分娩的準確時間較難計算出來,所以在分娩前要請接生婆來家里等候,準備好剪刀、熱水、布塊,讓孕婦在產前盡量吃飽,保持體力。剪刀用開水或燒火消毒,熱水加生姜片和米酒,用于驅寒,擦洗產婦和嬰兒。嬰兒出生,接生婆剪除臍帶并包扎好,胎盆拿到野外挖坑埋掉,意為再能生育。少數孕婦因在野外勞動或其它原因而不能回家分娩的,也要就近到別人的瓜棚、牛棚、茅房里分娩,過后要給產房的主人家里送“利市”、掛紅布、燒鞭炮,表示道謝,消除血光穢氣。
產下嬰兒后,丈夫或家婆要拿一塊生姜和一瓶米酒到外婆家報喜,外婆則要趕快給女兒送雞蛋、行雞、白米等食物補品,給外孫送衣物。產婦一個月內不得出門,不得干活,不得用冷水洗衣物,用毛巾或布塊包扎頭部,預防傷風感冒留下后患,俗稱“坐月”。坐月子期間,產婦每餐飯前都要給“床頭婆”上香,將飯菜供奉一番,然后自已才吃。相傳,“床頭婆”能逐鬼驅邪,保佑平安。
三、誕生、命名習俗
孩子出生十二天,就要舉行誕生禮,俗稱做“十二朝”。女家的父母、嬸母、兄嫂、姐妹送禮品到男家舉行,男家以成只雞蛋煮糯米甜酒為主食,兩家人共同慶賀。孩子的名字按字輩排列而取,或請道公、算命先生取名。未滿周歲的孩子一般都未有名字,只叫乳名。
四、滿月禮、百日禮、周歲禮
孩子出生三十天,俗語稱“滿月”,要舉行慶賀。滿月酒有大有小,有盛有簡。一般是生男孩較盛大,生女孩較簡??;頭胎較盛大,二胎較簡小;富家較盛大,窮家較簡小。滿月酒又稱“雞酒”,以雞為主料,每席均出一盆雞蛋酒。喝滿月酒的人除了本家的男女老少之外,主要是嬰兒外婆家的親人,少則二三十人,多則六七十人,并且以婦女兒童為主,賀喜用語是“柿儀”。
百日禮只有是富貴人家才舉辦,一般人家不舉辦。
孩子一周歲稱對歲,以后每年到這一天稱生日。在孩子對歲、生日時,貧者一般煮兩只雞蛋給孩子吃,盡力買一套新衣服給孩子。富者宴請親朋,隆重慶賀。賀喜用語是“麟儀”或“龍儀”
男孩出生的當年或第二年,一般是在農歷正月初十到社廟掛花燈,向“社公”報名,正月十六落燈,宴請親朋。
五、成年禮
孩子六七歲時,要入學讀書。入學的頭一天,父母煮一頓糯米臘肉蔥花飯給孩子吃。糯為“儒”、蔥為“聰”,臘肉為透明,取意為讀書聰明,學業(yè)有成。升高中、上大學,要辦酒席慶賀,賀語用“芹儀”,意為鼓勵勤奮深造,長成對國對家有用的出色人才。一般子女十二歲后,都要適當參加勞動,跟隨父母學習一門技藝,掌握看家本領,做能工巧匠,常說的話是“人生百藝好隨身”。此外,還要兒女端水、端飯、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良好美德,教育兒女知廉恥、辨是非、明愛憎、戒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