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固鎮(zhèn)徐馬橋 ? 新馬橋 ? 許馬橋
青絲亂
發(fā)音近似的這“三座橋”,如果按照分類的話,無論是歷史還是現(xiàn)代的,徐馬橋和新馬橋確實存在,新馬橋是眼前的,只不過徐馬橋已經(jīng)隨著歷史的煙云,現(xiàn)在難尋蹤跡,而許馬橋只是一個傳說罷了。
從固鎮(zhèn)縣的新馬橋鎮(zhèn)這個繁華的集鎮(zhèn)向北,有一座新馬橋鐵路橋,它是1911年津浦鐵路線通車時、這個線路上重要的一座橋,即使到了現(xiàn)在的高鐵時代,這里也沒有被忽略,還是京滬鐵路的一座連接南北重要的橋梁,凌空于淮河的一條支流——澥河上。緊挨著它旁邊有一座新馬橋公路橋,在新的S101省道通車前,這座橋我沒少經(jīng)過,每星期來來回回的??啥嗄昵斑@里是沒有橋的,只靠輪渡擺渡運送過往的行人和物質(zhì)。記得那年我娘家要搬家到淮河南岸,從固鎮(zhèn)走要經(jīng)過澥河和淮河,過澥河時真是苦不堪言,一個輪渡慢悠悠的來回,急壞了澥河南北岸的人,行人、自行車、拖拉機、汽車,擠擠的排了好長的隊,只要輪渡一靠岸都是向前擁的,我家搬家的卡車足足等了近一個小時才渡到對岸,饑腸轆轆的我們多么盼望澥河上能有一座橋啊。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建橋已迫在眉睫。1985年8月1日,橫跨澥河上的公路也就是新馬橋公路橋終于通車了。
當(dāng)然我們不能忘記那遙遠。
在離新馬橋東邊近10華里的澥河上,位于現(xiàn)禹廟村(鋪)的南面,也有一座橋,原叫馬橋,后改為徐馬橋,我查閱了相關(guān)資料考證,這座橋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原是木質(zhì)大橋,由于連接南北驛道,故起名“馬橋”,由于那時水災(zāi)頻繁,不久就被洪水沖沒了,洪武24年(1391年)在原處改建了九孔石橋,但是澥河水經(jīng)常泛濫,每到汛期交通還是被中段,乾隆18年(1753年),在原橋上擴建了十六孔的大石橋,改名“徐馬橋”,因為“徐”有舒緩之意,寄人們以希望遠離水患。歷史記載,在同治5年(1886年),淮北地區(qū)遭受一場特大的洪水,大橋被漫入水中,以后橋身逐年下沉,有的說再也沒有露出水面,而有的說至今猶存。為了證實現(xiàn)在情況,我多方周折電話聯(lián)系到了一位當(dāng)?shù)氐睦先?,他說:“那座橋是明朝從南京到北京用‘跑信的’,橋早已沉入河底了,老輩們給我們說過那個地方,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看不到橋了?!蓖ㄟ^他的描述,確是皇家傳遞文書等驛道上的一座橋。
需要說的是津浦線通車在新馬橋建立車站,開始命名為“新橋車站”,1923年,“新橋車站”因與上海以南的車站重名,便取了上述說的“徐馬橋”與“新橋”的各一字,改叫“新馬橋”至今。
而“許馬橋”,則是一個愛情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澥河只是一條淺淺的小河,在冬春季節(jié),以土壩溝通河的兩岸,但是到了夏秋漲水的時候,南北兩岸的人們只能坐船渡河了。在澥河的南岸,住著一個叫許橋的年輕人,母子兩人以種地和擺渡為生。有一年的春天,許橋正在地里干活,忽然聽到了不遠處的河里傳來“救命”呼喊聲,他忙放下手中的活,跑到河邊一看,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掉到河里,許橋二話不說急忙救起,原來這個姑娘是澥河北岸的財主馬老八的女兒馬玉巧,她從河南岸的姨媽家回來,不慎跌落于水中。馬玉巧十分感激許橋母子的搭救之恩,對許橋也頓生好感,臨別時,從頭上拔下銀簪送給許橋叮囑他前去她家求婚。
當(dāng)許橋拿著銀簪到馬家求婚時,馬老八十分氣憤,令家人把許橋趕出去,馬玉巧堅定地說:“女兒主意已定,非許橋不嫁。父親如果不答應(yīng),我就一頭撞死!”看到這情形,馬老八對許橋說:“你如果能在澥河上修好一座橋我就把女兒嫁給你。”為了能娶到馬玉巧,許橋天天都去懷遠的荊山上拉石頭,兩年后在村里人的幫助下石料備齊,許橋又請來石匠動工修橋,眼看五孔石橋即將合攏,馬老八氣急敗壞,在一天夜晚帶人挖毀了橋基,因當(dāng)天大雨傾盆,河水暴漲,石橋頃刻倒塌了。許橋悲痛欲絕,跳進河里尋死。馬玉巧聽說許橋不在人世了,要披麻戴孝到河邊祭奠,她媽勸道:“你爹夜里扒橋也是為你好啊?!瘪R玉巧如夢方醒,發(fā)瘋似地沖出家門,與許橋母親相依為命,不再回家。
其實呢許橋并沒有死,他被人救起,學(xué)會了石匠手藝,兩年后乘船回來了,他決心再建橋。兩位年輕人見面,悲喜交集,馬老八也后悔了自己所做的事,送來了銀子資助造橋,澥河大橋終于修好了,取名為“許馬橋”,以紀念許橋和馬玉巧忠貞不渝的愛情,美麗的愛情傳說寄人們在澥河上建橋的美好愿望。
這位于固鎮(zhèn)縣繞口的“徐馬橋”“新馬橋”“許馬橋”三座橋,徐馬橋,我總想去實地看一看;新馬橋,正在“背負”著交通的重任;許馬橋,讓我們記住了這個美麗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