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斗牛節(jié)(2)
殿原子
斗牛節(jié)到了,主人們在迎賓待客喝酒時,還特意將糯米飯把牛喂飽,斗牛上陣前有的主人還給牛喂上一、二兩酒,為牛提神壯膽。中午,斗牛場內外,人們從四面八方牽來幾十及至幾百頭斗牛,有的斗牛身上還配有牛鞍,牛鞍上插有五彩小旗。牛鞍兩邊掛滿銅鈴,響聲叮當,有的牛鞍上還插有歷屆斗牛獲得的獎旗。顯得格外威風,主人也顯得異常光彩。
苗族斗牛有幾種斗法,一種是斗輸贏搶名次,這種賽法不準人幫, 也不勸斗,以勝敗生死來定名次,一種是議定相斗時間比輸贏或者到時間勸斗算打平。還有一種配對放斗,或勝敗隨便,或視其情況勸斗。
斗牛時雙方牛主和親友都到斗牛場上,為其斗牛吆喝助威和準備到時勸斗;斗牛由有斗牛經驗的人牽著在斗牛場內環(huán)繞一大圈或一小圈,使牛亮相,讓牛熟悉環(huán)境和對方。然后將兩牛頭相對,牛身對立,在相距約兩米處,同時將牛鼻繩放開。兩牛便相互打斗,兩邊主客人都在為與自家有關的牛喝彩助威,同時他們也可以從后頭或側面用手推肩頂,給牛助力。四面觀眾也為兩邊斗牛吆喝助彩,氣氛熱烈。如放碰牛相斗,兩牛可對直相距十米八米,兩邊同時放手,兩牛便狂奔至中,用頭角猛力相撞,這種碰牛相斗極為劇烈,常有碰斗致死的。也有碰斗牛與不碰斗牛相斗,碰斗牛相跑五六米沖過去,不碰斗牛原地抵觸的斗。雙方牛斗得正酣可相斗已到議定的時間,需要勸斗時則雙方主人交換各自帶來勸斗用的粗繩,交換人員分別捆住對方牛腳,等待一聲呼喊,雙方同時拉退斗牛,隔離牽鼻退場。然后第二對、第三對入場競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