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鹀 喜歡唱歌 長僅17厘米頭部圖案獨特
密如氏
關于白頭鹀,它有2種亞種分化。那么它還有一些什么特征?它的生活習性又是什么樣的呢?接下來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白頭鹀
白頭鹀是一種善于鳴叫的小型鳥類,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西伯利亞、阿富汗、巴基斯坦、蒙古、朝鮮和中國等等地區(qū)。它們的繁殖期是6月到7月,雌鳥每窩大概會4枚卵,卵的顏色是淡紫色或者淡玫瑰色,上面有灰色或者是灰褐色的斑點,孵卵的任務主要由雌鳥自己承擔。白頭鹀會將巢穴建造在植物茂密的草叢地上,一些干草莖、馬毛、鮮草等等是它們筑巢的主要材料。
特征
白頭鹀的體型較小,但是要比灰頭鹀的體型大一點,它的體長大約是17到19厘米,尾巴的長度大約是8到9厘米,體重大約20.5到43.1克。它全身的顏色跟麻雀很像,頭部的圖紋非常獨特,同時還有小型的羽冠。雄鳥的頭頂有白色的冠紋,兩側是黑色的冠紋,頭部和喉部是栗色,胸部是白色;雌鳥全身的顏色比較淡,略微有一點粉色。白頭鹀的虹膜是暗褐色,嘴巴是褐色,腳是粉褐色。
生活習性
白頭鹀喜歡生活在村莊旁邊、公園、水域附近的白楊和柳樹上等等地方,它們通常會結成群體活動,一個群體的成員大致會有10到30只。它們在繁殖期的時候叫聲更頻繁,更動聽,并且經(jīng)常在樹上和電線桿上面唱歌。雜草種子、谷、燕麥等植物性食物是它們的主要食物,同時也會吃一些昆蟲、昆蟲的幼蟲、蜘蛛等動物性食物。
現(xiàn)狀與保護
白頭鹀已經(jīng)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