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白鷺洲傳說
昆峰
吉州區(qū)是歷史文化名城。坐落在吉州城區(qū)東北面,贛江中流的白鷺洲是吉州區(qū)有名的風景名勝,古廬陵八景之一“白鷺文瀾”便在這里。該洲與白鷺洲公園隔江相對,長約2千米,寬約0.5千米。洲上茂林修竹、芳草繁花,綠蔭掩映中,白鷺洗羽、樓宇比肩、風景秀麗。南宋淳佑元年(1241),吉州知府江萬里在洲上創(chuàng)辦了白鷺洲書院;現在是江西省重點中學之一白鷺洲中學校址。
因為白鷺洲風光旖旎,書聲不斷,吉州人民十分鐘愛,引以為豪,便衍生了一些民間傳說故事,相傳千年,至今不衰。
白鷺洲傳說主要有兩方面內容:
一、吉州區(qū)自古以來,崇尚耕讀傳家,重視教育,文風發(fā)達;書院眾多,人才輩出。白鷺洲故事歌頌了這種熱愛讀書的優(yōu)良社會風氣;
二是白鷺洲借唐代詩人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中“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詩句命名,且洲上樹間、贛水江中又有許多潔白羽毛的白鷺棲息嬉戲,歷代吉州人民熱愛自然,熱愛白鷺,把白鷺視為神鳥,于是便有了白鷺在洪水肆虐時,舍身護洲的傳說。這些傳說故事對人民群眾產生了積極健康潛移默化的激勵教育作用。保護、流傳這些故事,有利于向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進行熱愛家園、建設家鄉(xiāng)的教育,發(fā)揚重視教育、熱愛學習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保護生態(tài)自然環(huán)境的美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吉安地處贛中,古稱廬陵、吉州,素有“江南望郡”和“文章節(jié)義之邦”盛譽。位于吉安市城東贛江之中的白鷺洲,南北長1500米,東西最寬處500米,形狀酷似梭子,是從遠古歷經漫長歲月,由江水挾泥沙而積成。該洲四面環(huán)水,波光粼粼,古木蔥蘢,芳草如茵,幽雅靜謐,風景秀美。隔江東岸的青原山,連綿起伏,蒼茫疊翠。
1987年初建成的長220米的白鷺洲大橋,從河西跨向白鷺洲西岸,為此有人戲稱“贛江半橋”。它讓白鷺洲與吉安中心城區(qū)“珠聯璧合”,終于告別了浮橋過渡,給古洲平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古往今來,這般風景如畫的勝地,不知陶醉過多少親臨吉安的人士???1965年夏,郭沫若先生途經吉安時,曾縱覽這片美麗的綠洲,并欣然賦詩:“面對白鷺洲,蔥蘢林木稠。無心尋古跡,有意浴中流?!?/p>
據人考證,由于白鷺洲離江岸較遠,所以盡管洲心的地勢高于江岸,但因視覺誤差的緣故,站在江岸望去,總覺得洲地要比江岸低。每遇漲大水江岸遭水淹,而白鷺洲的洲心卻安然無恙,故有神奇的“水漲‘白鷺’浮”之說。筆者注意觀察之后,覺得似乎在理。不過,也曾聽到過一種猜測,白鷺洲是靠江水浮力托舉而隨之漲落的。此說,有待專家科學考證。
白鷺洲得名,是據一個傳說:
古有一白鷺仙子,因羨慕人間情愛飛落于此,變成一位美貌的村姑,和江邊一年輕漁夫喜結良緣。后遭天神迫害,水淹洲渚,為救生靈,彼此同時化作白鷺。白鷺仙子潛入水下洲底,奮力以身托洲,使其永浮水面;漁夫則日夜在洲上哀鳴,情纏意綿。后來,人們就把這片美麗的綠洲稱作白鷺洲。
傳說固然善良動聽,文獻更具嚴謹可信。白鷺洲得此名,系源于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詩句。由于吉安白鷺洲立于浩淼的贛江之中,雙水夾流,此情此景恰與李白詩句相吻合,故將“白鷺洲”用作洲名。北宋宣和年間,吉州通判徐俯寫有“空看白鷺洲”詩句。南宋初年,詩人尹直卿在《賀周益公歸休》詩中又見“我公不向螺江住,羞殺青原白鷺洲”。元代買思永為重修白鷺洲書院作記時也寫道:“謂洲在二水間,取唐人詩句以白鷺名其洲,因以名書院?!鼻宕仓皱檀涸娋湓裕骸八挤济职槪婎}古壁效青蓮?!币虼?,白鷺洲取名于青蓮居士李白的詩句,令人信服。
白鷺洲,既是一處絕佳的旅游觀光勝地,更是一個崇高的道德教化圣地。宋淳祐元年(1241年),吉州太守江萬里見白鷺洲雅靜怡人,即在此創(chuàng)立白鷺洲書院,集吉州八邑俊秀攻讀其間。起初,他自任山長,親自授課。后請尊為“廬陵醇儒”的永和(今吉安縣永和鎮(zhèn))人歐陽守道任山長,注重對弟子進行修身養(yǎng)氣、愛國憂民的教育,培育了民族英雄文天祥、詞壇名家劉辰翁等一批俊杰。寶祐四年(1251年),書院39人同登進士金榜,文天祥高中狀元,震動朝野,宋理宗皇帝趙昀親賜御書“白鷺洲書院”匾額以示褒獎。從此,書院聲譽鵲起,與白鹿洞、豫章、鵝湖書院齊名,并稱為“江西四大書院”。從唐宋至明清,吉安科舉進士近3000名,狀元、榜眼、探花45名(其中狀元17名),呈現過“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兩尚書”的人文盛況。清道光年間,在白鷺洲書院的刻聯:“千萬間廣廈重開,看杰閣層樓,勢凌霄漢;五百里德星常聚,合南金東箭,輝映江山?!闭鎸嵉貙懻樟怂尿溔藰I(yè)績和深遠影響。白鷺洲也由此“沾”光添彩。
七百多年來,白鷺洲書院歷經滄桑,現存的云章閣、風月樓為書院舊址,分別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1982年修復。已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云章閣是書院的主體建筑之一,占地面積274平方米,磚木結構,上下兩層,上層為藏書樓,下層為山長廳。風月樓為書院的配套建筑,是一座具有民族建筑風格的磚木結構的三層亭樓,占地面積115平方米。另有半月池、狀元橋、古吉臺等遺址,此乃書院歷史見證。
“一林蕉雨分窗綠,四面書燈映水紅?!比缃?,白鷺洲書院已演變成白鷺洲中學。近年來,胡錦濤、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蒞臨白鷺洲中學視察,并寄予厚望:“發(fā)揚光榮傳統(tǒng),艱苦創(chuàng)業(yè),辦第一流學校,培養(yǎng)第一流人才?!卑樦拗袑W牢記使命,秉承“崇尚氣節(jié),建功立業(yè)”的校訓,在此續(xù)寫著書院的新輝煌。
走出醉人的白鷺洲,倍感心曠神怡,更覺流連忘返。白鷺洲不因洪水惡浪而淹沒,白鷺洲書院不因滄桑演變而銷聲,吉安學子不因庸俗市儈而消沉,所彰顯的是白鷺洲的精氣神。??!托起白鷺洲的神奇所在,更在于源遠流長的廬陵文化與浩然長存的丹心正氣。